许天箴,女,1938年9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嘉兴市经开区嘉北街道紫溪花园退休教师。
1983年,许天箴带着“改变孩子命运”的信念,告别安稳生活,前往海拔3500米的西藏昌都支教。在昌都任教期间,她一人承担全年级教学任务,利用休息时间徒步家访,逐户劝导改变就学观念,被藏族同胞亲切称为“许妈妈”。许天箴省吃俭用累计投入百余万元,资助西藏、云南等地4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惠及数百名儿童。许天箴曾获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好人”等荣誉。
17年在藏支教 推动一方教育发展
许天箴原是嘉兴市中山路小学教师,丈夫作为公安干警早在1965年就参与援藏工作。通过丈夫的描述,她了解到西藏教育的困境,逐渐萌生了赴藏支教的念头。1983年,在大儿子考上大学、小儿子小学毕业后,许天箴认为时机成熟,带着小儿子远赴西藏。面对剧烈高原反应和物资匮乏,她咬牙坚持,但小儿子的严重水土不服和亲友的劝说让她陷入两难、辗转反侧。但是每当第二天推开教室门,看到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她又坚定了留下的决心。一年后,她忍痛将小儿子送回嘉兴,托付给亲戚轮流照顾,自己重返西藏。从此,全家团圆成了孩子最奢侈的愿望。这是许天箴对孩子的愧疚,但是她扎根西藏的决心从未动摇。
作为学校唯一的汉语教师,许天箴承担起700多名零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她创新教学方法,用羊粪当教具教学生数数;自掏腰包为学生添置文具衣物;白天授课,晚上编写教案培养当地教师。她还利用休息时间家访,即使山路险峻也要翻山越岭,坚持走访,只为改变当地教育观念。家长们常说:“许老师来了,孩子就有盼头。”有时,山路陡峭,许天箴甚至需要手脚并用。恶劣的条件让许天箴悄悄抹过眼泪,但想到这是孩子们通往希望唯一的路,她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43年爱心助学 她是四十多个孩子的“许妈妈”
如今,87岁的许天箴保持着极度节俭的生活习惯,连一本挂历都要裁剪成笔记本使用。这种节俭源于她17年援藏经历,更源于43年的助学之路,她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于资助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的困难学生。“银行卡里的钱只是数字,但用在孩子身上,就能多一本书、一支笔,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1983年起,许天箴累计捐出一百多万元,资助四十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除了经济资助,她还经常看望孩子们,给予心理关怀。目前,仍有3名学生在接受她的资助。为孩子们购买文具、衣物更是不计其数,受助学生总数达数百人。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许妈妈”,家长们把她当做“恩人”。
泽吉拉姆是许天箴的学生,如今是昌都市实验小学教师。当年泽吉拉姆险些辍学,许天箴登门劝说其家长:“无论她读多久,生活费都由我负担。”在一次云南旅游的途中,许天箴遇到辍学打工的男孩倪波,连续资助了他6年,后来又帮助其妹妹完成学业。倪波的婚礼上,他动情地向许天箴敬茶:“您就是我的妈妈。”这位善良的老人,早已成为数十个孩子心中永远的“许妈妈”。
遗体捐献 竭尽所能回馈社会
随着年岁增长,许天箴越发理解老年人的困境。2022年得知社区有3位困难老人需要帮助后,她坚持每月给每人资助100元,逢年过节还额外给200元,至今累计捐助金额已超过7000元。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许天箴有着深刻感悟。早年探望病重同事时,她被对方捐献遗体的心愿所感动,随后与丈夫共同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凡是我有的,都可以回馈社会。”许天箴说。2019年丈夫去世后,其遗体已捐献给嘉兴大学用于科研教学。
这位年近九旬的“许妈妈”,用半生时光改写了许多孩子的命运,用毕生心血谱写了一曲大爱传承的生命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