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岁的董桂琴是平泉市茅兰沟乡五家村十六组的一名普通农民妇女。她十年如一日,悉心伺候婆婆的感人事迹深受街坊邻层的赞扬,提起她村里人没有一个不夸她的。
她出生于1959年。1979 年嫁到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除了公婆外,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小叔子,1983 年公公因肝癌去出,婆婆感觉自己还年轻选择了再嫁,这样她承担起这个贫穷又七零八散的家。她先后分别给两个小叔子娶上媳妇,并出钱给他俩各盖一处房子。 2001年,二小叔子因在煤矿打工被石头砸成二级残疾,下半身瘫换,失去劳动能力,无法赚钱养家,她又不得不承担起抚养不到一周的侄子的重任。含辛茹苦的把侄子养大,如今侄子已经20岁,上了大学。
2003 年婆婆由于患有支气管炎和各种慢性病也回到家中,这时的董桂琴也患上了高血压和帕金森,虽然身体不好,但她还是毫无怨言的承担起赡养婆婆责任,由于婆婆的高血压和肺气肿,走路晕,所以都是扶着去厕所,严重的时候就得她端屎端尿伺候。2010年婆婆卧床不起,她一面操持着家务一面伺候老人,在忙里忙外的同时还和丈夫一起四处投医问药给老人治病,并按时给老人服药,合理安排老人的饮食起居,精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千方百计让婆婆吃好住好,每周定期给婆婆洗头洗脚、剪指甲,衣服、被褥勤洗勤换,精心侍奉老人,从不喊苦喊累。
由于婆婆常年卧病在床,所以有时候会思想意识模糊,胡言乱语。一次,婆婆指着顶棚大声喊:“桂琴,有两个穿白衣服的人在拽我!”她赶紧拉着婆婆的手,像哄孩子似的说:“你们赶紧走吧!再不走我就对你们不客气了。”就这样, 她一天24小时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端屎端尿,从无怨言,不少人问她,“你自己的身体不好,患有帕金森,你婆婆当年对你也不好,你为什么现在还养着她、伺候她?”她回答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婆婆年轻的时候也是辛苦的把丈夫养大,现在我照顾她、伺候她是我应该做的。”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但是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人,尽心经营这个家,看似平凡的举动,却不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做到的,是当之无愧的好儿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