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心,女,1947年8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发展和改革局退休干部。
自2002年退休至今的近23年里,徐智心始终以“扶贫助学助困”为主线,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倾注了大量心血。2013年,她启动实施了“助学圆梦”项目,个人累计出资超过70万元,资助了长泰区300余名困难学子。2014年,她又开展了“星星点灯 照亮我心”关爱残疾儿童项目,累计帮助了200多名残疾儿童。2016年,徐智心发起“产业扶贫”行动,为贫困户量身打造蛋鸡养殖和芙蓉李种植项目,助力他们脱贫增收。2024年,年近80岁的她主动请缨,担任“厝边妈妈”,与漳州市的5名困境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徐智心曾获福建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福建好人”等荣誉。
“厝边妈妈” 创新助困
2024年,漳州市启动了“厝边妈妈”陪伴关爱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在闽南语里,“厝边”指的是邻居。该行动旨在为漳州市目前生活、学习、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特殊困难的2421名困境儿童配备“身边的妈妈”,通过多种措施助力儿童健康成长。行动启动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徐智心认领挂钩帮扶了5名困境儿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徐妈”。在她的带动下,15位女性志愿者也加入到行动中来。就这样,徐智心和众多志愿者一起,共同为身边的困境儿童搭建起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小窝”。平日里,徐妈带着志愿者们在社区驿站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在心理沙盘室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在手工坊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艺品传递温暖,还在公园里为孩子们拍照,记录下他们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渐渐地,“厝边妈妈”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值得信赖且温暖的坚强依靠。
17岁的小洁(化名)是徐智心作为“厝边妈妈”挂钩帮扶的孩子之一。小洁家中7口人,有4位至亲罹患精神疾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她逐渐自我封闭,性格变得十分孤僻。徐智心了解情况后,给她全方位的有效陪伴:带她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交活动,出资为她布置了一间专属的备考书房,联系专业心理辅导师为她进行心理疏导,还在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与她温暖互动。2024年9月,小洁激动地对徐智心说:“妈妈,我考上大学了!我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如今,她已从那个孤僻的小女孩蜕变成一名阳光学子,正以护理专业大学新生的身份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这让徐智心这位银龄“厝边妈妈”感到无比欣慰。
持之以恒 助学助残
其实早在2013年,徐智心就牵头成立了“长泰古农农场商会教育基金会”,并启动实施了“助学圆梦”项目。12年来,她一直省吃俭用,个人出资超过70万元,还积极广泛地筹集资金,累计发放助学金350万元,资助了长泰区300余名困难学子。这些受助学生中,既有长泰本地的孩子,也有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项目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党和社会的关怀,也让他们看到了成长成才的希望。
徐智心还格外关注残疾儿童群体。2014年,她牵头开展了“星星点灯 照亮我心”关爱残疾儿童项目。在过去的11年里,她带领社会爱心人士和助残志愿者开展了600多场次关爱残疾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惠及200多名残疾儿童。2015年,8岁的脑性瘫痪少年小龙(化名)因身体残疾辍学,徐智心得知情况后,为他募集资金和书籍。近十年来,她定期陪伴小龙练习行走、提升体能,还精心策划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他加快融入社会。2024年,小龙成功考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他含着泪向徐智心致谢:“徐妈让我知道,这个世界给予我的温暖从未缺席。”
凝集力量 助力扶贫
一直以来,“扶贫助学助困”的理念都深深扎根在徐智心的心里。作为一名退休的党员干部,她立志要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2016年,她号召当地企业家共同发起“产业扶贫”行动,为贫困户量身打造蛋鸡养殖和芙蓉李种植项目。当时,鸡蛋出现滞销难题,徐智心亲自当起了“送货员”。年近七旬的她,连续400多天驱车奔波,累计售出鸡蛋20多万枚。此外,她还自掏腰包,为33户贫困户赠送了8540株芙蓉李苗,并邀请专家为农户提供种植指导,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助力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
2025年4月,距离“产业扶贫”行动已过去9年,家乡又出现了大米滞销的情况。徐智心再次启动“助农行动”,亲自为家乡的“坂里鲜”大米代言。她充分发挥自身的号召力和榜样作用,发动网友们积极加入购米助农的行列,还亲自协助送米上门。短短九天时间,她就帮助农户卖出了三万多斤大米,在网络上传递起“助农”的正能量。
徐智心常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的党员身份永远不会退休。我能帮一个是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