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隽捷,长沙市芙蓉区常青树老年公寓护理员。自2011年2月来到常青树老年公寓以来,这个扎根在养老岗位的“90后”,用“舍”和“守”先后为600多名高龄、失能、失独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用“情”与“敬”陪伴了98名老人幸福、有尊严的含笑离世,让暮年之光极致绚烂。4000多天的坚守,132个月的不离不弃,换来了老人的点赞和家属发自内心的感谢与称赞。先后获评全国敬老志愿者、长沙好人、长沙市优秀护理员等荣誉。
她,会魔法吧
杨隽捷,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但爷爷奶奶总是把最好的省给我,爷爷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过世了,奶奶也过了两年相继过世,那个时候没有能力来回馈爷爷奶奶对我的爱,现在觉得陪伴公寓这些爷爷奶奶也是我报答他们爱的一种方式。
2011年2月,才二十出头的她刚刚完成本科学业,选择到常青树老年公寓照顾老人,面对有的常年卧床带着鼻饲管、导尿管的;有的脑中风、心梗塞,抢救不及时,便会撒手人寰;有的身上多处溃烂,时常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不忍靠近;还有的患有失智症,情绪反常,冷不丁的飞来一个拳头或无端的谩骂……如此种种,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唯有她,坚守岗位,乐此不疲。十一年的晨暮朝夕,她用“舍”和“守”先后为600多名高龄、失能、失独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用“情”与“敬”陪伴了98名老人幸福、有尊严的含笑离世,她用爱的坚守,护老人衣暖、食饱、寝安、身健,似有魔法般,让暮年之光极致绚烂。
“我儿子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我......好想他!”“我女儿不在了,老头子早两年也走了,现在家里就剩我一个人......”一次志愿服务,她接触到了这样一类人,历经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晚年凄凉而无处安放,他们被称为“失独老人”。叶利顺就是其中一员。2015年犹如晴天霹雳,叶利顺老人的天塌下来了,丈夫车祸身亡,儿子也在久病不愈中不幸离世,幸福的三口之家瞬间支离破碎……历经了人生大悲后,叶阿姨开始封闭自己,回避了所有亲朋,脾气也越来越古怪,不愿提及的隐私和无法言说的痛,让才六十出头的老人一夜白头。不可置否,关爱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吃了几次闭门羹后,杨隽捷开始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她与社区联合组建了“失独老人关爱群”,以身边人、同理心的角度开展了特色帮扶行动,“同病相怜”“抱团互慰”让叶阿姨逐渐在平衡心态中步入正常的生活。慢慢地她从宽心长谈、送饭送菜到住院陪伴,从过生日、春秋游到重阳、中秋,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她都以朋友、晚辈的身份出现在了叶阿姨的生活中,用无声的爱陪伴老人走出了心理阴霾。所幸,爱是有魔力的,叶阿姨一句“有你真好!”胜过千言万语。
有妳在,“家”就在
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潘爱娥夫妇的照料,子女刚开始是持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一年换十几个保姆已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两老刚来公寓时对新环境十分抵触,脾气暴躁,照护时冷不防地一个巴掌过来,就连抓带打,护理员手上便青一块紫一块。由于老人的不配合,护理工作很难开展,但90后的她没有退却,不管老人有多“难缠”,她总微笑面对,陪老人散步聊天,与他们近距离沟通,亲情式地陪伴服务,让老两口感受到浓浓如家般的温暖,渐渐地性格开朗了许多,还把她做“闺女,闺女”地喊。精神焕发的两位老人,离开了家,仿佛又找到了 “家”,离开了亲人,却又有了“亲人”。
“交通停了,院封了,物资紧缺、照料人员不足、老人情绪不稳定,问题层出不穷......”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节奏,面对疫情“大考”,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团圆的喜悦,踏上了离家的征程,而杨隽捷,也是其中一个。帮老人代购药品、送餐喂饭,给老人进行房间消杀、体温检测,陪老人聊天、解说疫情......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哪都有她的身影,因为她坚信,她守护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小家,更是一种希望、信心与坚强。1月29日,失能失智的陈兰英老人情绪异常失落,经多方了解才得知当天是奶奶95岁大寿。为了化解疫情下的思念,她带领护理员们为老人举办了一场特别而又温馨的视频生日会。家人们隔着屏,为老人唱响生日祝福歌,从不哭的陈奶奶,笑着笑着就哭成了泪人。“还好有你们,这个‘家’很温暖!”疫情可以隔离,但爱不会缺席。
绝不放弃一个老人
入住失能区时,李淑兰老人因摔跤常年卧床,骶尾部已有成年人拳头大小的压疮,创面恶臭,深可见骨,稍有不慎继发感染,将会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加之老人体质肥胖,身体僵硬不得力,护理工作举步维艰。对此,很多人望而生畏,可杨隽捷的字典里没有“不”,绝不能放弃一个老人!于是,她带领护理团队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帮老人翻身、洗漱、排便、按摩,为她缓解身体上的疼痛,排解心灵上的孤独。要知道一个年逾九旬的老人,无意识无主动运动翻个身得有多难!别说是女人家,就是男人家也要累的气喘吁吁。可是在她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压疮不管是面积还是深度,都有了明显地,不可思议的好转。
“为奉献者奉献、为守护者守护”这是她养老服务的初心。老人对于她而言,是一本翻不完、读不尽的历史教科书,是最值得尊敬、关心和爱护的。哪怕面对临终老人的怪癖、个别家属无休止的挑剔和社会的偏见,她都没有丝毫退缩,始终奉献于养老事业,用滚烫的爱心温暖了一颗颗苍老、孤独的心,用辛勤的双手换来了一位位曾经努力善行,奉献社会的长者,幸福的晚年生活。
十一年,她从照护小白成为照护能手,并在管理岗位上持续散发正能量。她认真传帮带,耐心辅导,使得一些文化条件差、能力弱的护理员从一窍不通的“菜鸟”变成样样精通的“资深护理员”。十一年,她用4000多天的坚守,132个月的不离不弃,换来了600多名老人灿烂的笑容和家属发自内心的感谢与称赞。十一年,她用微孝大爱践行着“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千钧使命,用螺丝钉精神,绽放夕阳最美的晨曦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