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名医风采 > 郑文恒

郑文恒

「辽宁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

  郑文恒,男,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

  他是手术台上穿30斤铅衣与死神博弈的“拆弹专家”,实验室里破解肿瘤治疗难题的“科研尖兵”,基层医院中传授技艺的“播种者”。从医十余载,他“把手术做完美”的执念,在毫厘之间守护生命,用铅衣下的坚守诠释着医者仁心。2023年被评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医学名家。

  临床一线的“铅衣战士”

  郑文恒同志所在科室的肿瘤介入技术针对的多是中晚期的癌症病人。舌癌、肉瘤、肝门部胆管癌……他面对的是教科书里只占半页、却足以吞噬一个家庭希望的罕见病例。别人眼里的“难”,在他这里成了“必须”。郑文恒同志长期奋战在肿瘤介入治疗临床一线,年均完成介入手术及操作1000余例,其中高难度手术占比超过30%。累计5000余名患者,因他而重新拥有了“下一次复查”的机会。十余年来,铅衣30斤,一穿就是近一万小时。铅衣挡住了射线,却挡不住他一次次俯身安慰时眼里的温度。

  郑文恒医生就是患者口中的“铅衣战士”。晚期肿瘤病人或外科术后大出血的病情并不罕见,这样的病情往往非常凶险、危及生命。为了筑牢病人最后的生命防线,郑文恒医生以身示范,他工作手机全年24小时待命是全院职工的定心丸,时刻准备为出血的病人进行急诊止血手术。2023年寒冬,一位晚期肝癌患者突发肿瘤破裂大出血,病人剧烈腹痛,意识模糊,随时面临死亡风险。凌晨3点,郑文恒顶着高烧赶到医院,在连续奋战3小时的手术中,铅衣下的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他却笑着说:“患者等不起,我们穿铅衣的,就得扛得住。”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月都会上演。看到病人转危为安,他也自豪的说:“我们铅衣战士就要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

  郑文恒同志在工作中务实、进取,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高位胆道梗阻的精准引流技术”,最大程度保留病人肝功能,通过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减少创伤,成果获国内同行的认可,多次在全国介入专业大会上分享技术成果。还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经皮胆道镜技术”及“经皮胆道光动力技术”,为攻克胆管恶性肿瘤做出贡献。

  医研之间的“翻译士官”

  此外,郑文恒同志始终保持着科研工作者的敏锐与执着。在肿瘤光动力治疗中,亟需要开发适应肿瘤乏氧微环境的光敏剂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技术难关。他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团队,通过技术公关,研发出多种新型光敏剂,相关成果发表于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并且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也专注解决临床肿瘤光动力治疗痛点难点,为肿瘤的联合治疗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郑文恒从未停下脚步。近些年来,他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等10余项课题,发表论文14篇(SCI收录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2024年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工融合创新科研奖”、2025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从临床到实验室,再回到病床,他像一位“翻译官”,把冰冷的试剂和数字,翻译成病人听得懂的“好消息”。

  帮扶基层的“带教老师“

  作为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多次带队赴阜新、朝阳、盘山县、北镇等基层医院开展义诊,培训基层医生300余人次,推广“精准脾栓塞术”、“高位胆道梗阻经皮穿刺引流技术”等适宜技术;在基层帮扶中,郑文恒特别注重“授人以渔”。他创新性地建立了“手把手”带教模式,使基层医院介入治疗水平显著提升。

  十年如一日,郑文恒用铅衣作甲,以手术台为战场,在微创介入治疗领域默默耕耘。他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展现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担当。

郑文恒相关资讯:

  • 2025年中国好医生
  • 【郑文恒】同名的人物

    郑姓名人

    名医风采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