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中共党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市管拔尖人才;河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学科——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微创学组主任委员。
为抗战老兵送医送暖
很多抗战老兵年逾九十,生活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区,生活或就医方面存在困难。张为多次参加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大爱无疆寻访抗战老兵”公益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多个偏远地区,在寻访过程中为当地百姓和退伍老兵免费手术。2013年8月,一位75岁的“两参”老兵从云南几经辗转找到张为,这名老兵因脊柱疾患多年无法行走,身体条件差,无法接受大手术。张为仔细研究病情,寻找致病的关键因素,采用微创技术,缓解了这名老兵的症状。体恤老兵的经济条件困难,张为还为老人补贴部分医疗费用,令老人万分感动。
张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每月到各县市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并支持科室年轻医生向新乐市医院、深州市医院等提供技术扶持。他还为社区义诊和健康宣教,举办公益讲座,参与过《名医来了》《燕赵名医堂》等电视广播栏目,提高公众对脊柱健康的认知。
勇闯高龄手术危险区
随着年龄增长,多数脊柱疾病会逐渐加重,很多患者步入高龄之后深受其困扰,他们常常因神经受压、疼痛而彻夜难眠。然而,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往往是致命的。因此,高龄脊柱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不仅需要医生医术高超,而且需要医生有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医德。
张为所接诊的患者中,高龄老人占据了很大比例。一位77岁的老奶奶因为剧烈腰痛无法行走,曾先后三次住院,并因脊柱感染而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症状一直未能改善。2024年年初,她找到张为。看到老人脊柱变形严重、病情极为棘手,张为组织多次全国专家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手术风险高,手术效果难以预测。很多人劝他不要贸然手术,然而,如果不手术,老人就只能在痛苦中煎熬。他经过反复封闭式诊断,最终锁定病变来源,应用自己改良的技术,勇于承担风险为老人做了手术。术后,老人恢复良好,她感激地对张为说,“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腰终于挺直了。”
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张为率先在省内创建了微创脊柱外科体系,推广脊柱内镜技术,通过改良降低手术难度,脊柱微创治疗在省内迅速普及。他深耕专业,针对手术入路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提出多项技术改良,使复杂、高风险技术得到简化并应用于临床,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了多项指南及专家共识。
因在脊柱微创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张为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几年,张为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26项,同时是多个国家级学术杂志的特约审稿专家。
作为河北省脊柱微创领军人物,张为担任省微创学组主任委员近10年,培养骨科进修医生千余人。作为河北医科大学本硕博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师,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研究生6人,造就了大批脊柱外科专业人才。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专注团队培养建设,创建了一个技术精湛、工作高效的脊柱外科团队。团队以脊柱退变、脊柱畸形、脊柱微创治疗为特色开展复杂高难度手术,成功实现手术微创化、显微化、精准化、人工智能化,科室成为国内微创手术数量最多、手术方式最齐全的微创脊柱外科中心。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哪里有患者,哪里就是我的工作台,哪里有病痛,哪里就是我的办公室。”张为总是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