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敏,女,1971年9月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白杨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副会长。
26年来,马学敏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经常组织参与关爱老人、助学、公益慈善传播等多项公益志愿活动。26年的公益历程中,马学敏捐款近39万元,组织和联系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价值600多万元。她是孤残儿童的“爱心妈妈”,是困境学子的“圆梦使者”,是社区孩子的“童伴阿姨”,更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诠释者。马学敏曾荣获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兵团好人”等荣誉。
投身公益 越来越“痴迷”
自1999年起,马学敏便时常带着女儿去石河子儿童福利院帮助孩子们洗澡、洗衣、理发等,还定期给福利院捐款捐物,给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礼物,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她这样做,一方面希望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带去母亲般的关爱和温暖,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女儿树立一个榜样。
2014年后,石河子儿童福利院的条件越来越好。马学敏决定走出福利院,去做更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2017年,马学敏加入了石河子白杨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成为一名志愿者。加入白杨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后,她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包括陪伴儿童服务站留守儿童、资助困境学生、走访困境儿童、公益项目筹款等。只要是她能做到的,她都二话不说往前冲。26年的坚守,越来越痴迷。她的老公经常打趣她说:“咱们自己公司的业务都没有你的公益事业重要,迷进去了”。这份“痴迷”,正是她对公益事业最深沉的热爱与担当。
倾情助学 帮困境学子成长成才
在漫长的公益征途中,助学圆梦是马学敏倾注心血最多的领域之一。她的关爱,精准地投向了那些身处逆境却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为他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2018年的冬天,在一次助学走访中,马学敏了解到八师一四三团紫泥泉学校学生妍静的爸爸得了脑癌,妈妈为了给爸爸筹集医药费在农场打工,两个姐姐一个在昌吉学院上大二,一个在石河子市里读高三,还有一个妹妹也在紫泥泉学校上学。妍静和妹妹除了上学还要轮流照顾病重的父亲。目睹姐妹俩的坚强和困难,马学敏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她不仅个人资助,更通过社会公益平台为姐妹俩每月筹集600元生活补贴。天寒送衣,常去探望,她成了姐妹俩坚实的依靠。
2020年1月13日晚上,马学敏突然接到了妍静的电话,孩子哭着告诉她,爸爸“走”了。马学敏连忙安慰孩子,并于次日一大早就出发,赶早上9点姐妹俩上课前到达学校。接上姐妹俩的那一刻,姐妹俩哭得撕心裂肺,她紧紧地抱着她们说:“别怕!还有我,还有我。”她匆匆为姐妹俩买好早餐,塞上2000元路费,送她们踏上归家见父亲最后一程的路。此后的日子里,她持续给予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尤其在妍静高三冲刺阶段,坚持每周三送去营养午餐。2025年,这份持续数年的关爱终于结出硕果——妍静姐妹双双大学毕业,找到了理想工作,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2018年末,在师市团委“双百工程”帮扶过程中,马学敏遇到了149团中学的萧萧。萧萧母亲早逝,父亲在外打工,跟着患病的爷爷奶奶生活。看着瘦小的萧萧,马学敏红了眼眶,郑重承诺:“孩子,只管好好学习,其他有我们。”一句承诺,让她成了萧萧的“马妈妈”。2019年萧萧生日,她和志愿者驱车百里送去蛋糕,却未见到孩子。萧萧奶奶因头晕无法做饭,桌上只有一锅糊糊、几个馍馍,没有像样的菜。“孩子长身体哪能缺营养?”她转身去市场买回鲜肉、蔬菜,挽起袖子下厨,又让志愿者分头打扫卫生、寻找萧萧。当热腾腾的饭菜上桌,归来的萧萧在生日歌声中感动得落泪。自此,马学敏每次探望都带着食材,做饭时总让萧萧“打下手”。在翻炒鸡蛋、蒸煮米饭的烟火气里,萧萧不仅学会了分担家务,更懂得了体谅爷爷奶奶。除了物质帮扶,马学敏还引导萧萧健康成长,鼓励他多读书、培养特长、多参与社会实践。马学敏长期资助包括萧萧在内的5名困境学生,为他们每人每月提供300元的生活费。2025年7月,萧萧远赴河南求学,马学敏千叮万嘱,临别时悄悄在他口袋塞进一笔饱含深情的“启程费”。
汇聚微光 “童伴家园”照亮社区
马学敏的爱心之光,不仅温暖个体,更致力于照亮整个社区。石河子东城街道78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及留守儿童集中,自2019年起,社区党总支与白杨公益中心共同打造“童伴家园”项目,马学敏是其中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之一。
课后与周末,她常常带领志愿者团队进驻社区,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填补他们课余生活的空白。她尤其惦记孩子们的小小心愿,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成为社区最温馨的风景。蛋糕的甜蜜、祝福的歌声、伙伴的笑脸,共同编织着珍贵的童年记忆。石河子第二十一中学的白娟至今难忘:“父母忙,是马老师他们给我补过了第一次生日,特别温暖,像家一样。”“童伴家园”为许多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实现了人生中珍贵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进电影院感受光影魅力,第一次鼓起勇气登台表演,第一次体验野外露营的乐趣……这些看似平常的经历,却为他们的童年注入了斑斓色彩和无限可能。
公益路上,马学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践行着“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用一言一行带动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马学敏的带动下,石河子白杨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现有注册志愿者300人,普通志愿者330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0万小时。有时会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热衷公益?为什么要这么忙碌地去关心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图什么呢?马学敏说:“我不图什么,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喜欢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