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梅,女,汉族,1974年10月生,山东平度人,平度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负责人。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女性的认知多是“温室的花朵”,在外风吹日晒的活应由男性去干,但唐春梅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个认知,用自己孱弱的肩膀担起了繁重的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这一担就是26年。
唐春梅大学学的是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也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她经常说,“我是幸运的,可以学以致用,有了这个机会更要好好珍惜,要更努力地去学去做。”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道路桥梁工程工作专业技术性很强,需要有很强的理论基础。随着时代发展,相关的规范、标准不断推陈出新,原有的理论也已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去学习、掌握新知识。因此,业务学习成为她工作之余必做的事。
2006年,唐春梅准备考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那时她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父母身体也不好,自己白天还需要跑工地。这样一来,她只能抽晚上的时间学习,每次等打理好孩子的一切,就已经深夜了,学习到一两点钟是常有的事。丈夫看她这么拼这么累,就劝说她等孩子长大以后再考,而唐春梅却觉得,既然开始了就得坚持下去,只有理论扎实,工作才能干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多少次挑灯夜战后,她顺利考取了注册一级建造师证书,这是对她业务理论水平的认可,也对日后工作起到了关键指导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时期,平度市实施道路管制,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后期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按照工作部署,需要恢复道路通行、复工复产,农村公路恢复通行这项工作就落到了唐春梅身上。根据指示,需要在全市范围内挨个镇街进行督查,当天督查当天出通报,当时单位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去参加防疫了,人员短缺,时间紧、任务重,她一刻也不敢怠慢,一个人担起了这项工作。白天转、晚上写,中午只能在车上凑合吃点,天气炎热,衣服干了湿、湿了干,浸的人很不舒服,她却一句怨言都没有,心里只想把工作赶快做好。当时全市1700多个自然村、4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她几乎全部转了个遍,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道路恢复通行工作顺利完成。工作完成了,唐春梅眼看着黑了好几个度,同事们都很心疼她,她却说,“同事们比我更辛苦,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防疫执勤,相比而言,我轻松多了,这本来就是本职工作,挨个跑跑心里放心!”
2021年机构改革,唐春梅调任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负责人。从建设到养护的转型,唐春梅面临的是从未接触的领域,对她来说,算是一种巨大的考验。那时全青岛市负责养护工作的就她一个女性。“虽为女性,但到了这个岗位,就没有男女之分,要么不干,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好!”任职之初,她很坚定地跟大家说道。为负责好全市423.772公里的国省道、4375.798公里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她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学习各种养护知识,跑到13个基层公路站进行调研,对8条国省道逐条调研,寻找问题症结并一一记录,能马上解决的就“现场办公”,不能解决的就回去研究办法逐一攻破。国省道一直秉承高标准、高成效养护,在唐春梅的努力下,平度市的养护水平一直在全青岛市名列前茅。当上负责人的第一年,国道308平度莱西界至青啤大道段、小沽河大桥段就被青岛市选为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路段。为此,上级部门还专门在平度市召开了小沽河大桥现场观摩会,这是对她工作的极大认可和肯定。
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总要付出过人的心血和汗水。养护工作季节性突发事件多。汛期强降雨造成路面积水,她让科里人休息,独自驾车前往积水点,指导公路站养护人员进行积水疏通;冬天下大暴雪,她从睡梦中惊醒,连夜调度抢险人员和机械,尽可能避免全市道路出现路滑堵车。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正如名字一样,唐春梅勇于吃苦、百折不挠,将自己的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公路建设和养护事业。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她还热衷社会公益,无偿献血、社区做志愿者、资助春蕾女童……参与公益活动已累计30余次。既有女性的细致,也不乏男性的刚毅,26年间,多少个白天黑夜忙忙碌碌,多少个寒来暑往风雨兼程,她用“石破不可破其坚”的气魄,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写在了不断延续的公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