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男,1985年生,衡阳县曲兰镇黄龙村村委主任,2020届脱贫攻坚衡阳好人。
黄龙村位于衡阳县西北,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交通不便,是典型的贫困落后自然村。4年间,江立从一个略显富态的职业经理人到一个黝黑清瘦的村主任,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增加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收入;积极争项争资改建黄龙小学,成立教育基金帮扶贫困学生,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筹集资金200多万元修建6米宽产业致富路,发展黄龙大山旅游产业发展,建成船山圣祠,开辟黄龙山水库、黄龙洞等景点,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建立生态辣椒基地、中药材基地、养蜂合作社和生态养殖合作社等产业扶贫基地,通过产业项目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让黄龙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村、产业村、旅游村。他用点滴平凡的行动诠释着他们这一辈青年在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尽的职责和担当。在职期间,他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青团员”“十佳志愿者”“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优秀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事迹梗概
曲兰镇黄龙村位于衡阳县西北,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交通不便,是典型的贫困落后自然村。
黝黑清瘦的年轻人江立就是黄龙村的村主任。从大都市月薪过万的职业经理人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村主任,江立用实际行动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的答卷,黄龙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在职期间,他曾多次被评为衡阳县“优秀共青团员”“十佳志愿者”“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优秀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投身乡村振兴,做好村民的店小二
他成功签约农村淘宝项目,先后建立黄龙村农村淘宝服务站、衡阳县农村淘宝标杆店,成为衡阳县农村电商的领军人,也成为了家乡的“村小二”。干一行,爱一行,为了加速让村民享受到电商扶贫的便利,他坚持上门服务、随叫随到,用行动和真诚得到乡亲们认可,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增加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收入。2018年,服务站被评为衡阳县电商扶贫示范站。
开展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解决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家庭持久脱贫的根本手段。让黄龙村的小孩受到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黄龙村办学已有70多年历史,最辉煌的时候还办过中学,黄龙小学校舍历经20多年的沧桑,教学楼破旧漏水,食堂和卫生间下沉开裂。学校生源流失严重,留不住老师,他经常到学校看望师生们,和他们沟通交流,老师和孩子们的条件太艰苦了,他决心改变黄龙小学的面貌,给老师和孩子们一个干净温馨的校园。他召开村支两委党员组长会,统一思想,积极到镇学区和县教育局争取项目资金,一共筹措资金70余万元,全面改建了黄龙小学,通过做学生家长的工作,学校学生从12个增加到25个,他积极发动村里乡贤的力量,成立黄龙小学教育基金,让在校的孩子吃的饱而且吃的好,老师们安心教学,让孩子们取得优秀的成绩,成为黄龙村的优秀人才。守护贫困家庭,黄龙村贫困户江梓轩两个小孩,2018年父母相继去世,老婆在小孩一岁多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江梓轩要外出打工,两个小孩江彩恩,江志鹏没人照看,他积极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帮忙照顾两个小孩一年,同时联系衡阳县船山助学志愿者协会,发动村里爱心企业家对两个小孩进行资助,每年资助两姐弟5000元,已经资助4年。2020年贫苦户江梓轩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在家陪伴照顾两个小孩。
修好致富之路,带动产业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黄龙村森林土地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发达,但落后的交通阻碍了黄龙村的发展。3.5米宽的村道,不仅限制了村民的出行,也限制村内的旅游及农副产品产业项目的发展。2018年他联系村支两委党员组长,召开多次群众大会,统一思想,成立义务修路委员会,发动乡亲们积极捐款170多元,争取政府帮扶项目资金30多万元,共筹措资金200多万元,他带领义务修路委员会的乡亲们风里来雨里去,历经3年多时间,在2020年的年底把6米宽村道顺利硬化扩宽成功,村道再也不堵车了。2021年1月1日村里还开通了公交,乡亲们出行运输更方便了。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种致富带头人培训班,联系各方面的资源,成立一个家庭农场,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开展生态种植,发展特色产业,并利用电商平台广泛推广,帮助村民把优质农副特产(蜂蜜,土鸡蛋,菏折皮等),卖到城里去、网上去,及时“变现”。同时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建成船山圣祠,开辟黄龙山水库、黄龙洞等景点,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
2020年9月他参加吉首大学十八洞乡村振兴学院承办的国家人社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研修班,通过培训班了解全国脱贫攻坚已取得了全面胜利,还要继续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黄龙村将继续发展产业为主导,建成生态辣椒基地,种植中药材基地,培育一家养蜂合作社和一家生态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通过产业项目发展积极促进带动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让黄龙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村,产业村,旅游村。
从一个略显富态的职业经理人到一个黝黑清瘦的村主任,4年时间,他用点点滴滴,平平凡凡的行动诠释着他们这一辈青年在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应尽的职责和担当。用炙热的真心换来群众的真情,用辛勤付出赢得群众拥护,用舍我其谁的担当推动家乡的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