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珠任广西寨党支部书记18年来,尽心竭力带领群众开挖公路、发展产业、兴办教育、脱贫致富,使广西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本封闭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交通便利、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的“桃花源”。
广西寨是瑶族、拉祜族杂居的一个自然村,重重大山犹如一道屏障,仿佛把这个小村落与外界隔离。2000年元月,广西寨正式成立党支部,村里党员推选刘富珠为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面对“一穷二百”现状,他经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一周后,刘富珠召集村里的党员干部召开支部大会,把自己的设想向村党员干部“亮了相”——修通普角至广西寨的公路、架通广西寨的人畜饮水管道和修建一所小学校。刘富珠计划先组织村里的党员带头,再发动群众一起挖入村公路,但党员动起来了,大部分群众却不愿意干,刘富珠决定让村民走出大山去见世面。于是,刘富珠带头并动员党员干部捐资带村民外出考察,他自己卖了家里的一头牛,捐了1300元,组织党员干部捐款共筹资3000元,带领村民们去考察通了公路的牛场和偏坡两个瑶族聚居的自然村。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先后召开了7次党员会议、29次群众大会动员,村民们终于意识到了通公路的好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村里的党员群众动员起来了,刘富珠喜上眉梢准备大干一场时,他因第三、四腰椎骨质增生和第五腰椎退化脱出而瘫痪在床榻上,全身上下失去了知觉。
“躺在病榻上,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度日如年,什么叫生不如死。”刘富珠说,他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实在没有办法完成原先计划的愿望,就叫儿子去通知全村8名党员和村干部共13人到自己家中召开党员干部会议,这位瑶家汉子躺在藤椅上,艰难地对党员干部一字一顿郑重地说,“我最后一次主持党员干部会议,安排一下后事,希望你们都为广西寨考虑,我只有三个愿望,一是组织群众挖通村子通往普角村委会的公路,只有修好公路才有脱贫的出路;二是建盖广西寨小学,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三是架通广西寨的人畜饮水管道,村里的水不干净,吃了容易生病。当时,刘富珠的妻子因得了胃癌,已花去近两万元的医药费,可是躺在病榻上的刘富珠仍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党支部书记的身份,他看了看家里,对小儿子说,“咱家里还有一只母鸡和7只小鸡仔,换成钱,把钱作为我的最后一次党费交给党组织,组织关心栽培我,我不能欠组织的。”最后8名党员一致同意课价8元将母鸡卖了变成了刘富珠的党费。
为群众指明“发展路”。2000年元月,广西寨正式成立党支部,村里党员推选刘富珠为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就为广西寨指明三条发展路,修通普角至广西寨的公路、架通广西寨的人畜饮水管道和修建一所小学校。
为群众修通“腾飞路”。他积极向政府协调项目、组织群众自筹资金、带着党员下地干活,先后修通了广西寨至普角、热水塘、南宋河、白河、沙椤、老刘村等共7条主干公路,以及一些综合性的生产公路,公路里程共达150公里。
路修通了,门打开了,还要有产业。刘富珠向村里的党员说,“身为共产党员要一心一意为广西寨着想,找一些路子,让群众富起来,生活更好过”。他总结了动员党员群众修路的经验,决定先让村里人把思想转变过来,早日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刘富珠组织党员自筹资金,带着党员群众走出村子学技术、长见识,村里的大部分人第一次走出世代居住的大山、跨过蛮耗大桥,在村外、县外的土地上,看到了一片片果园、一排排漂亮整齐的农村房屋,感触十分巨大。外出考察回来,刘富珠引进了3种优良核桃种苗,带着党员用自己的田地做实验,5年后核桃种苗长势喜人,便将种苗和种植技术推广给全村群众。同时,带领党员群众将土地连片规划发展产业,种植杉木、灵香草、草果、八角、板蓝根等,开发高寒山区闲置土地。大伙干活累了,刘富珠就说,“栽树有季节性,必须抓紧时间干,我们哪怕一年种上500亩,十年后就有5000亩,我们也就有了5000亩的财富,下辈人就不会再贫穷。
近年来,金平县委政府引进推广油茶产业,刘富珠提出了广西寨“万亩油茶林”的发展计划,把村里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红河联农油茶专业合作社共同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采取“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的合作方式,让村集体经济走向市场化、规模化,2015年底已开发村集体和农户土地种植油茶6700余亩。在刘富珠的带领苦干下,广西寨还发展了杉木林地8900亩、板蓝根5000亩、香(芭)蕉1600亩、甘蔗1900亩,同时巩固发展传统的草果2000余亩、八角3800亩、核桃200亩、木薯500亩、橡胶500亩等。
同时,为让群众放心种植板蓝根,他多方协调引进昆明中药厂与村里签订了10年的收购合同,预计年加工板蓝根600余吨,经济效益为400余万元。今年,刘富珠看到重楼市场价格很好,结合地方传统瑶药发展需求。通过考察、了解,广西村具有发展重楼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除了发展板蓝根产业外的又一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他决定带领群众大干一方,现已种重楼70亩。
2016年1月,受低温冷冻灾害影响,全县多地的板蓝根几乎灭绝,得知情况后,刘富珠将他仅有的30吨种苗以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提供给金水河镇1287户贫困户种植,种植面积达3995.25亩。当时板蓝根种苗市场价位在5-6元/公斤,刘富珠仅以半价出让给农户。仅此一项刘少收入(让利于民众)90万元。
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4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左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52户209人,已全部脱贫出列。对于广西寨村的未来,刘富珠心里已经作好规划——“到2018年,完成油茶、杉木、板蓝根3个‘万亩产业’,全村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
为群众铺就“成才路”。2012年,刘富珠多次到镇上跑县里,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个人贷款33万余元,组织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建盖了广西寨小学,解决了广西寨及附近冷坡村近250户村民的孩子上学难问题。2012年以前广西寨没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只有3名。而今,广西寨已有大学生10名、高中生5名。
在党的教育下,刘富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身处在一个多民族的环境中,他深知民族团结是各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他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民族团结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反对破坏安定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村寨发展,他始终保持着很高的热情,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不断加深群众对民族团结政策法规的理解。
刘富珠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头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民族团结工作做了不少贡献,先后被各级党委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脱贫攻坚奖”等诸多荣誉。同时刘富珠同志还有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懂双语,提起刘富珠同志,普角村的哈尼族、瑶族、拉祜族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刘富珠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曾说,“村民选择我,是信任我,我就要为他们多办实事、办好事”。他经常到农户家串门,听取村民的意见,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急,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刘富珠深知取信于民,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万事开头难,加之,群众又最讲究实际,所以刚开始是他在干,群众在看。为了取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就从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入手,通过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工作因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广西寨村发展的最大瓶颈,特别是蔗区原有的公路路基狭窄,坑洼不平,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动针要线,修路要钱。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缺乏,广西寨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办公经费都没有保证,群众也不富裕。刘富珠在组织群众积极抢修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但上级部门补助资金有限,离预算资金相差甚远,村里群众也还是观望态度,捐资热情不高。村党支部班子反复研究论证,决定不等不靠,由村党支部班子带领村里的群众,搞好勘察、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保障了蔗区道路的畅通。
刘富珠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坦荡人生,他为广西寨村、为群众所付出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敬业奉献的共产党员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