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石古

石古

「齐河书画家」

  一、白衣逆行,国士无双。2020年3月17日下午,当得知山东省第四批和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共342人将全部下榻阿尔卡迪亚国际温泉酒店的消息之后,他首先想到作为一位住在酒店附近的文艺志愿者,一位书画家,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向这342名抗疫英雄们表达自己的敬意。“身着白衣,心有锦缎”,今天你们回家了,带着抗疫胜利的骄傲,也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家了。而且首先是回到齐河休整,在空间上一下子感觉与到我们的抗疫英雄们离这么近!此刻,他在心底已经暗暗决定,作为住在齐河的一名书画家,他要通过齐河县委县政府向归乡每一位白衣天使奉献一份敬意和爱心,他从自疫情发生以来创作的画作中挑选342幅作品,向每一位此次来齐河休整的抗疫英雄赠送一幅作品,表达一位书画家、一位文艺志愿者对抗疫英雄的崇高敬意。同时,通过这次捐赠活动,他想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抓住这次援鄂医疗队在齐河休整的机会,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展现我们大义齐河文明之城的良好形象,让每一位白衣天使感受到家乡人民的敬意与温暖。当他把“大义齐河”的印章在每一幅画面上钤印的时候,用上浑身的气力,因为这个春天齐河大地有幸迎来你们——我们山东的白衣英雄,我们有机缘代表全国人民献上我们的崇高敬意与深深的祝福。

  二、扶弱济困,爱心永驻。2019年冬,园区物业的小陈遭受了妻子癌症父亲癌症的双重打击,原本幸福的小康之家陷入深深地窘境,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是的小陈每日倍受煎熬。得知这一消息后,他迅速召集联络园区的几位朋友商讨帮扶计划,同时还联系了他平时交往密切的几位企业家朋友,结合小陈的具体情况他们决定搞一次扶弱济困的小募捐以解小陈的燃眉之急。由他组织了此次募捐活动,带头捐助10000元,并且对每一位捐赠同志赠送书画作品一幅以表谢意。此次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十余万元,通过小陈工作的物业公司及时传递了爱心人士温暖。

  三、成立“石古博爱基金”,让爱的付出常态化。2015年5月发起成立了“石古博爱基金”,有济南市红十字会代管,几年来坚持开展各种爱心奉献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艺术触动心灵 求索拓宽人生

  ——记德州籍书画家、文艺评论家石古

  石古,原名刘志军,号开元、守心,以字行,社会学者、书画家、收藏家、文艺评论家。现任国风书院执行院长、云天教育集团艺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供职于山东交通学院,专攻书画创作、艺术评论及文化产业研究。2013年荣获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2014年荣获齐鲁文化之星称号,同年获泉城文艺奖。 2015年被评定为济南首批陶瓷艺术大师,同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王晓辉教授工作室助教。

  幼时学画,却遵父愿学琴数载

  石古对绘画的最初兴趣源于县文化馆的影响。当时,他几乎整日泡在文化馆里,童年是伴随着一本本色彩斑斓或黑白线条的小人书度过的,那里还汇聚了刘朝仁、冯恩堂、于占德等一批美术名师,闲暇之余石古总要跟着老师们尽情涂鸦。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文化熏陶,年幼的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2年,石古14岁,他的绘画爱好被父亲“叫停”。父亲希望子承父业,让他由学绘画改为学音乐。严师领路加之“祖传”的艺术敏感,石古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开始显露。

  是时候给孩子找一位更好的老师了,石古父亲思量着,不过,找谁呢?一再打听,手风琴名师陈一鸣的名字进入视线。现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手风琴学会常务理事的陈一鸣教授,当时刚分配到德州师专(今德州学院)工作,教授手风琴,经学校原音乐系主任丁健老师的推荐,石古见到了陈教授。“基础不错,农村孩子有韧劲儿,留下吧。”接下来的5年,石古每周都要往返80多公里,从武城骑车到陈教授家中学习手风琴。当时,石古这批手风琴爱好者屡次在全省获奖。

  陈教授的学识修为与高洁品质深刻影响着石古。即使后来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石古仍旧心系恩师,每逢寒暑假,都会和几个同学一起到陈教授家中叙旧,听他讲艺术、谈人生。那个年代学生普遍家境贫穷,所以陈教授教学生从来不收钱,受其影响,石古后来自己办学时也总会免收4个月学费。

  回归书画,立志作为终生事业

  石古真正回归书画是在2000年,这其中的故事也颇为曲折。工作关系,他时常接触省内外画家,一次活动上,一位画家建议,“你爱好素描,书法又写得好,何不练练国画?”一语点醒梦中人。通过友人举荐,石古结识了著名山水画家秘如沿,跟随秘老潜心研习山水,从临摹古画入手,师古人,体会古人对艺术的严谨和敬畏之心;到大自然中写生,师法自然;同时翻阅大量美术资料,观摩各类展览,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营养。

  2003年,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栏目邀请石古担任特邀嘉宾。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档电视辩论栏目,石古因知识渊博、应变机敏、言辞犀利,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并陆续接到各大卫视邀约。期间,其评论《山河气象·化物为怀——陈山伏虎记》荣获2013年度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及第四届泉城文艺奖,石古也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

  工作看似与书画差之千里,却为石古提供了丰富给养,“学校的工作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人生阅历,电视则让我更深入直观地了解社会百态、人生跌宕,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机遇再次垂青有心人。2014年,石古因电视节目结识了当代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晓辉先生,先生评其画曰,“脱去凡格,斐然成章。”隔年,经选拔考试,石古成为王晓辉水墨人物工作室助教。“此前绘画于我而言只是一种爱好,但结识先生后,我坚定了将绘画当作终生事业的信念。”于是,石古拜王先生为师,随其左右研习笔墨,自此真正意义上开始了绘画生涯。这一年石古47岁,所以常常戏称自己是“半路出家”。

  不忘初心,做艺术跨界的践行者

  石古在书法方面的研学则得益于其书法导师蔡先金,想来已有30余载。蔡先生是著名书法家丛文俊先生的高足,有名师的常年教诲,石古对真、草、隶、篆多种书体皆有研究并游刃有余,尤善篆隶,大字恢宏豪迈、铿锵有力,小字线条饱满、笔笔到位,多书自家诗文,且常有画意寓于书法结构之中。他每在画上题诗作文,辄能收到画龙点睛、相得益彰的效果。

  2015年,石古的大篆书法作品《王子度招隐诗》被镌刻在泰山里峪景区,成为景区重要的文化地标,为他的书法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系故土,342幅作品赠抗疫英雄

  自19岁离家求学后,石古大多数时间在外地生活,但对于故乡,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行走千里难忘乡,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情感越来越深厚。孩提时的记忆越来越清晰,故乡的人、故乡的事会多频次在脑海回放。”石古说。

  由于工作繁忙,石古回家乡的机会不算多,但始终怀有对家乡的牵挂。当得知山东省第四批和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共342人,于3月17日前往齐河集中休整的消息后,石古拿起手中的画笔,为抗疫英雄们创作了饱含深情的画作《竹》,风竹、雨竹、雪竹、晴竹等等,形神万千,堪称一绝。“竹子不争百花之艳,不夺松柏之劲,却风骨依存,在中国文化中是气节的象征。”石古希望以竹衬人、以竹寄情,向抗疫英雄表达敬意。

  每年春节回乡探亲,石古也会带上笔墨纸砚,为乡亲们写春联,和老家人吃顿团圆饭。文化捐助已经是石古的常态行为,除了书画作品捐赠,还积极倡导乡村图书馆建设,联合身边友人为乡村及乡村小学多次捐赠书籍文具。石古觉得,文脉的传承是每一位文化从业者的责任,能在家乡文化建设上做一点努力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将长期做下去。

  面对荣誉和赞赏,石古谦虚地说,“艺无止境,到现在我依然是个跋涉的艺术学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石古相关资讯:

  • 第八届德州市道德模范
  • 【石古】同名的人物

    石姓名人

    文化艺术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