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广征:笔名广征(1941.6.25——)山东济南人。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首届毕业生。历任山东歌舞剧院演员、导演、编剧;山东文联《山东歌声》编辑、编辑组长(时职称副编审);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顾问。曾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主席团荣誉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编委,200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评委”。
《我热恋的故乡》演唱:范琳琳
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代表作品有《我热恋的故乡》《请给我纤绳》等。
几十年来,孟广征推出近千首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他的成名作《我热恋的故乡》自1986年被众星及大众传唱,风靡全国,久唱不衰。1988年获全国青歌赛作品一等奖第一名,中国十大金曲第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喜爱的歌”。是他为中国流行歌坛奉献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跨世纪的经典之作。词界泰斗乔羽说,歌词作家是以作品对时代对生活对祖国和人民发言的,“有了一首《我热恋的故乡》就有了—个孟广征,广征—首《我热恋的故乡》掀开了中国歌词创作新一页。《我热恋的故乡》出现于中国社会新与旧发生激烈碰撞的关键历史时刻,以它独特的审美魅力和社会传播效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广为传唱,经久不衰”。被称为中国流行歌曲沙龙的北京大木仓国际音像公司的经理刘伟仁先生说:“在沙龙里创作、推出并流行的‘西北风’的第一首作品就是《我热恋的故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评议:“这首歌,第一次唱出了真实的故乡,这首歌让我们思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中华民族这样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首歌让我们直面真实的生活,激起了大家对生活真挚的向往!”
孟广征的作品《请给我纤绳》获1989年“全国广播新歌”最高奖后,在中央广播电台新闻报摘节目中占时六分钟播出。中央广播电台文艺部艺术总监钟春森说:“这在中央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史上是首见、也属罕见。”
除《我热恋的故乡》和《请给我纤绳》外,孟广征有近40首歌曲获全国、国家、政府奖,如《这一片热土》、《人人有本难念的经》、《东方龙》、《我爱恋的大平原》、《奔向大海》、《山东大汉》、《中国潮》等。他是“中国流行歌坛十年成就奖”,“中国歌坛辉煌二十年作词成就奖”,“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勋章”获得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纪念改革开放30年全国经典歌曲晚会,都有孟广征的作品及专题访谈节目。
孟广征有《命运的诉说》、《大地的诉说》两部歌词专著及《我热恋的故乡》CD光盘面世;编辑出版歌带、歌集数种。许多作品入《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二十世纪经典歌曲曲库》《中国当代歌词精选》《中国年度歌词精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等中。
鉴于孟广征作品的影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经济日报》《词刊》《歌曲》等国家级报刊、多种省级报刊、媒体对其都有专题节目、文章评介和褒述。
孟广征系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山东省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
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授予的“山东省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
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全国第七届文代会,全国第五、六届音代会,数届山东文代会,音代会代表。
获奖荣誉:
1988年《我热恋的故乡》全国十大金曲评选金曲第一名
1988年《我热恋的故乡》全国青歌手赛优秀作品评奖一等奖
1988年《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江南杯”全国歌曲创作大赛评选一等奖
1988年《东方龙》全国广播新歌征集评选时最高奖
1988年《这一片热土》全国广播新歌征集评选时最高奖
1989年《世界是个小天地》中国校园歌曲大赛创作评选三等奖
1989年《沙滩》全国“金龙杯”歌曲创作大赛评选银奖
1989年《我爱恋的大平原》全国广播新歌国庆30周年特别征集评选时最高奖
1989年《请给我纤绳》全国广播新歌国庆30周年特别征集评选时最高奖
“此歌在中央广播电台全国新闻报摘节目中占时6分钟播出,在中央电台新闻节目史上是首见,也是罕见。”(摘自中央电台文艺中心主任仲春森讲话)1990年《奔向大海》全国广播新歌“每周一歌”评选金奖1990年《山东大汉》全国广播新歌优秀歌曲征集评选金奖1990年《香甜的歌》全国工人歌曲征集评选金奖1990年《我热恋的故乡》中国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评选二等奖1992年《希望之歌》全国“希望工程”征集词曲评选优秀作品奖1995年《中国潮》中国广播奖-广播新歌优秀作品评选金奖1996年《歌颂孔繁森》又名《泰山的儿子》,中组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部全国联合评选优秀奖通俗第一名1996年《天山泰山手拉手》国家政府“星光奖”三等奖1996年《万里红飘带》国家政府“星光奖”三等奖1996年《马兰花》中国首届少儿歌曲音乐电视大赛金奖1996年《足球梦》中国首届少儿歌曲音乐电视大赛铜奖1996年《我热恋的故乡》中国歌坛辉煌二十年评选作品及成就奖1997年《马兰花》国家政府“金童奖”二等奖1997年《足球梦》国家政府“金童奖”三等奖1998年《远方姑娘来看海》中国广播奖-广播新歌优秀作品评选银奖1998年《风雨驿站》中国广播奖-广播新歌优秀作品评选银奖1998年《看海去》中国海洋歌曲征歌电视大赛三等奖1998年《我爱恋的大平原》中国广播奖-广播新歌优秀作品评选铜奖1999年《故乡啊故乡》收录《中国新文艺大系》(音乐卷)入卷2001年《情怀》全国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征歌评选金奖2001年《看海去》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金奖。2004年《哦,哦,胡杨林》全国第五届东方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银奖2005年《盼你爸爸平安归》全国“生命之歌”征歌六部委联合评奖铜奖2008年《东岸西岸》中国音协,福建省委“改革开放30年海峡放歌全国征歌”通俗第二名2008年《我热恋的故乡》中国音协深圳市委举办《全国30年流行歌曲30首金曲评选》授勋,获得勋章2009年《东岸西岸》在中国流行歌曲大赛中获华东赛区十佳作品2009年《我热恋的故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电视节目中《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演唱会》热播。200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我热恋的故乡》词、曲作者孟广征,徐沛东,赞扬‘第一次’的突破。2009年《东岸西岸》在中国流行歌曲大赛获华东赛区十佳作品2009年《我热恋的故乡》在中央电视台《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2010年《我们是齐鲁先锋》做为山东省委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主题歌。2012年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江南女儿心》——陈明华独唱音乐会担任总策划、撰稿、艺术总监2014年为无锡实景剧《梦回江南》撰写了七幕导演实施本2015年《青春风》为首届中国青年运动会会歌一等奖
地方政府奖2010年《齐鲁先锋之歌》山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主办一等奖2011年《东岸西岸》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三等奖2012年《东岸西岸》福州市政府茉莉花文艺奖二等奖2016年《青春风》福州市政府茉莉花文艺奖一等奖
主要艺术活动:
在山东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项堃,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程慰世。执笔改编冯德英同名小说为大型教学话剧《迎春花》;在教学话剧《迎春花》中饰演主要角色;在毕业演出巴金原著小说,曹禺改编的话剧《家》中与恩师、著名表演艺术家项堃AB角主演大少爷觉新。在山东歌舞剧院期间,创作发表许多诗、歌词作品;执笔创作大型歌剧《龙港》并在山东省戏剧汇演中获奖;与创作组同仁一起改编大型歌剧《农奴戟》;在歌剧《风云曲》中主演反面1号人物还乡团长王振江;导演数部小歌剧。在山东文联期间,恢复了《山东歌声》,在无任何基础条件的情况下,与石歌两人共同恢复了山东省唯一的音乐刊物《山东歌声》(今《音乐大观》)。兼职主编了《山东歌声》之《词刊》、《海右词报》;孟广征除任采、编、撰、校工作外,还集画板、插图于一身;培养了一批词作者,建立了作者队伍。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纪念建党70周年双百活动中,由孟广征编辑参赛的音协刊物,获“优秀刊物”“优秀编辑”“优秀作品(一等奖)”全部奖项;获山东省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主要参与策划、组织、实施的音乐活动有:山东省标志性的“泉城之秋”音乐会,“齐鲁风情”歌手大奖赛主要策划、实施者之一。山东省音协与中国音协共同举办并在济南首演的“作曲家王酩首次作品音乐会”,并在山东省政府大型会议室举办了音乐会学术研讨会。江苏、安徽、山东三省音乐刊物联访活动。受到中国音协的重视,得到山东省委宣传部的表扬。全国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为泰山写歌、唱歌的大型活动。出版了《泰山云海》等三辑歌曲盒带、一部《云海里面走小船》歌曲集、两集音乐电视片《情满泰山》。这个活动的意义在于“使有诗、有画、有书法而唯独无歌的泰山有了歌曲和歌声”。在广播电视方面:为中央及山东、香港华娱等电视台策划、撰稿综艺节目30余台,有多个节目获“星光奖”,“金童奖”。策划、主创、实施了广电部授奖的访谈栏目《天下父母》。撰稿、创作的专题音乐片《祖国,我把爱给你》于1991、1992两年国庆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编剧的两集音乐电视片《情满泰山》传播海外。
孟广征歌词创作研讨会2002年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山东文联创研室和山东音协在济南南郊宾馆举办了孟广征歌词创作研讨会。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的领导及著名词作家乔羽和30多名文艺界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山东省委王修智副书记专门宴请、会见乔羽先生,宣传部,文联领导及孟广征应邀作陪。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发来长篇贺函;《词刊》、《歌曲》等及多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及个人发来贺函、贺电。乔羽盛赞研讨会是他在国内参加的包括作曲家在内的最盛大、最认真的学术研讨会。并对孟广征评价说:“歌词作家是以作品对时代、对生活、对祖国和人民发言的。有了一首《我热恋的故乡》,就有了一个孟广征,孟广征一首《我热恋的故乡》掀开了中国歌词创作的新一页。这首歌出现于中国社会新与旧发生激烈碰撞的关键历史时刻,是一个崭新时代开始的表征。是孟广征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积极体现中华民族审美传统,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孟广征既是山东的,同时又是中国的;既是立足现实的,又是密切沟通未来的。”与会专家学者对孟广征词作的意象美、情境美、格调美、词语美等诸种艺术要素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扬,一致认为他的作品能够传达人民心声,用真诚情感酿成强烈艺术感染力,激发人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充满了对党和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附:孟广征系列文章
《
孟广征
思绪在路口追溯昔年的过往,
恍然间才发觉你烙在我的心上!
——题记
《
志学之年,路过文联,注目牌子上“文学艺术”四字,闪过“在这里工作真好”的念头。
报考艺术学院音乐系,结果进了戏剧系考场。学了四年戏剧,毕业被歌舞团要去,虽也演戏、导演、搞创作,可是多在“大革命”。
1975年调文化厅艺术处,但,缠于非艺术的事务中。
1978年,同在山东省委西南楼文化厅办公的文化处张凤良副处长,要去恢复文联组建音乐家协会,他约我进入了恢复文联的行列。
1979年正式调入文联。少小天真的遐想,成为现实,可谓天地圆缘。
自此,我生命的大部时光和心智给了山东文联,与她共同走过恢复至今的数十载春秋。
《事于文联
我喜欢工作,工作给我快乐。春秋鼎盛的年华,感觉天天都是灿烂阳光,心里总是鼓荡着激情。当年在参加省委组织的活动中,因工作细腻认真,力求完美,省委秘书长许建波在会上宣布对我的表扬:“文化局小孟(当时称谓)工作干得很好,奖励他到北京去玩!”调入文联后,他还点名要我去参加省委组织的大型活动。
文联是我向往的单位,文联有我喜欢的工作,我把她做为乐业安生的地方。
我与石歌首要是复刊《山东歌声》。但我自进入音协,即在事实上担任起协会秘书长的工作。万事起首难,忙得日无暇晷。虽然艰苦,但终于九转功成。复刊几期,就接到山东省出版局宋协周亲笔来信褒奖。
王印泉做主编后,刊物栏目新颖,如著名作曲家“我的第一首歌”等,外跑约稿使我常奔波于外。那次我去京给施光南拍照、商谈稿约,找个小旅社住下,去他家发现房子太小,照相机标头(仅有标准镜头)含不进他俯身在写字台工作的半身,只好作罢,约好稿子赶夜间火车无座返回。
我除负责刊物部分文字组稿、编校、画版、绘制插图外,封底人物及封二、三页的照片也由我拍摄,并独自承担《山东歌声》增刊之“词刊”(后改“海右词报”)的所有工作。我自建暗房,自学冲卷,自学放大技术,为赶稿常在暗房熬夜。
1991年,省委宣传部组织全省期刊搞“纪念建党70周年‘双百’活动”。由我负责编辑参赛的专刊。结果,斩获活动所设的“优秀编辑奖”、(百首)“优秀作品一等奖”、(百名)“山东省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全部奖项。
协会善于在刊物来稿及音乐会比赛中发现苗子,利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扩大作者队伍和培养创作人才。一是举办专家讲座,如乔羽、陈晓光、张藜等著名词作家及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郭乃安、魏廷格。上海音乐学院专家钱仁康、谭冰若、李民雄、刘国杰。都在山东举办过笔会或讲授班,学员每次参加者数十人至上百人不等。二是组织采风。队伍足迹遍及工农兵各行业基层。记忆中我有几篇小文专述此类活动:《在大潮中》——深入生活巡礼,记录了音协四路人马去青岛、微山、石臼港和滨州无棣、齐鲁石化总公司的工矿、农村、部队、码头采访创作的情况;《千里足下看山河》——三省联访纪实,介绍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音协、刊物联访活动的盛举。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价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山那边有好地方》——再访沂蒙随感,是说为建党70周年创作参赛作品,组织作者深入沂蒙老区的采风活动。其它还有金胶州音乐笔会、青岛创作笔会、齐鲁石化创作学习班、惠民歌词创作学习班等,不一而足。其作品或发表在刊物或放歌舞台。现活跃在乐坛的李云涛、曲波等都是这些活动的受益者。作为负责活动的组织或带队,最受益的当然是我。
创办品牌赛事,也是我们当年的孜孜之求。如今在“中外交流网”之“中国概况”;教育界“教案网”之“新中国音乐大事记”中,均把山东省“泉城之秋”音乐节列为“中国定期举办的大型音乐节”。在“山东省政府网”之“大事记”中,“齐鲁风情”歌手大奖赛与“泉城之秋”音乐节,都作为“山东省标志性品牌赛事”。
策划“山东音乐节”的时候,记得我与张凤良副主席骑车在马路上,他要我起个名字。针对“上海之春”“哈尔滨之夏”,我想济南最美是秋色,清泉吟唱,湖水含天,波光潋滟,亦诗亦歌。便有了“泉城之秋”。
1981年,第一届“泉城之秋”音乐会于9月24日在山东最大的剧场“八一”礼堂隆重启幕。自此,“泉城之秋”基本每两年举办一届,成为受全国音乐界注目的定期举行的音乐节日。
音乐节演出、比赛、创作三并重。为此,前期须着重创作、演出的辅导。那年在青岛搞笔会,冷宣君带我去北舰文工队看望朋友,入夜了那里还鼓吹喧阗,凤吟鸾歌。那时文艺团体的改革尚未深入进行,有些院团荒疏着业务,这里却是志坚行苦锐意进取,那情景好让人振奋。看过节目,觉得若予辅导有望脱颖而出。汇报音协后决定由我负责此事。努力的结果,北舰文工队不仅摘得专业一等奖,还取得多个二等奖和三等奖。获一等奖的杨晓燕因此调入前卫歌舞团做独唱演员。
“泉城之秋”为音乐界输送了许多杨晓燕这样的人才,如于联华、于红梅、王世慧、王红艺、李海鸥、刘金华、吴侃等举不胜举。
注重理论研讨也是“泉城之秋”的特色。文联一层会议室就是会场,学贯中西的钱仁康、谭冰若等专家学者就坐在那木制连椅上发表研究高见。
1988年初,文化厅几个青年找我牵头组织歌手比赛。那时,文艺界受市场经济的日濡月染也学会了“拉赞助”。当我知道有赞助资金偿补活动经费后,就向文联汇报我的判断:这是一个可行的群众音乐活动。文联领导就命我负责此事。我为这个赛事起名叫“齐鲁风情”歌手大奖赛,如今听来依然朗朗盈耳。
赛场设在山东剧院,参赛歌手来自四面八方,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派出所民警主动帮助维持秩序。彼时的比赛守正不阿,不是精金佳玉难以折桂。经过数日的初、复、决赛,首届大赛圆满落幕。
至今,“齐鲁风情”大赛依然在山东大地演绎着齐鲁的风情。精尖歌手涌现不少。北京武警文工团的主演郭公芳、江涛等皆“齐鲁风情”脱颖而出者。
策划,也是我喜欢的工作。山东音协与中国音协联合举办的“作曲家王铭作品音乐会”,源于我为山东体育馆策划的“李谷一演唱会”,中国音协知道后,成为我们的合作者。此举体现了山东音协与山东观众敢于直面改革现实,热诚支持艺术家探索创新的积极态度。也是王酩个人的首次音乐会;应泰安市政府邀请,我组织、邀请了陈晓光、任卫新、唐珂、铁源、蒋大为、彭丽媛等数十名全国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分成两批踊跃登临泰山采风创作,《写泰山,唱泰山》的大型活动。收获了三辑盒带、两集音乐电视片、一本歌曲集的丰硕成果,且“填补了中华大文化象征的泰山有诗文书画,而无歌唱的空白”。巨量音乐名家齐聚山东也属首次;为山东电视台策划了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谈话节目《天下父母》,成为国家广电总局评出的优秀栏目;为中央电视台,山东、香港、新疆、西藏、大连、湖南、陕西等数省电视台策划、撰稿数十台晚会。而我策划、撰稿、创作的专题音乐片《祖国,我把爱给你》于1991、1992两年国庆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
《
在文联期间,既因工作需要又因爱好,写过一些文章,发表、录、播音、视频、演唱合计近千首词作。有近40件获全国、国家、政府奖,其中“中国流行歌坛十年成就奖”,“中国歌坛辉煌二十年作词成就奖”,“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勋章”是音乐家难得拥于一身的殊荣。
文化部官方网站2009年7月发表艺术司文章《改革开放30年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文中说:“1987年,大陆流行音乐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年,徐沛东和孟广征合作了流行音乐成名作品《我热恋的故乡》……从此,‘西北风’形成。”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议说:“这首歌,第一次唱出了真实的故乡,这首歌让我们思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中华民族这样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首歌让我们直面真实的生活,激起了大家对生活真挚的向往!”2010年应邀赴美参加“第三届美中华文文学论坛”期间,接受三家广播电台采访,话题大多热议他们也熟悉和喜爱的《我热恋的故乡》。
请给我纤绳》获“全国广播新歌”最高奖后,在中央广播电台新闻报摘节目中占时六分钟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中心主任钟春森说,“这在中央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史上是首见、也是罕见”。
2002年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山东文联创研室和山东音协在济南南郊宾馆举办了我的歌词创作研讨会。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的领导及著名词作家乔羽和30多名文艺界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山东省委王修智副书记专门宴请乔羽,宣传部、文联领导和我应邀作陪。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词刊》、《歌曲》等单位及个人发来贺函、贺电。乔羽盛赞研讨会是他在国内参加的包括作曲家在内的最隆重、最认真的学术研讨会。他评价说:“歌词作家是以作品对时代、对生活、对祖国和人民发言的。有了一首《我热恋的故乡》,就有了一个孟广征,广征一首《我热恋的故乡》掀开了中国歌词创作的新一页。这首歌出现于中国改革开放中新与旧发生激烈碰撞的关键历史时刻,是一个崭新时代开始的表征。是孟广征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积极体现中华民族审美传统,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孟广征既是山东的,同时又是中国的;既是立足现实的,又是密切沟通未来的。”不是文联举办研讨会,我怎有这样的机遇听到这样的褒评?
在我退休后的2008年,文联主办山东省政府为文艺界设立的“泰山文艺奖”。我有幸获得“艺术突出贡献奖”。这是山东六十年来第一次向文艺工作者颁发的政府最高奖。有文联的努力,才有了省政府的高奖项。
所以说:我若有一点成绩,功亦在文联!
《爱在文联》
文化部词友苏伟光在深圳建特区时去组建文化局,他希望我也去。我是从文化厅来文联的,自然不愿离开。写出《我热恋的故乡》后,出版这作品的国际声像公司,邀我去做编辑。那年,我被选为音协副主席,考虑到协会工作已不允许我离开,亦即否决此举。之后,在京部队的XX文工团也希望我去团里艺委会,我依然没离开文联。
实在说,这些动议都曾吸引我,打动我。特别是宋庆龄和平基金会成立和平艺术团,给我发来商调函。我去宣传部汇报,车吉心处长(后为宣传部长)直接把函件放入他办公桌文件筐里,说“山东培养的人才怎能让北京要去?以后不要再提此事。”我遵从了指示。
我曾不止一次考问自己为什么?
我想,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驿站有许多,家园只有一个。原来,文联在我心里不是驿站,而是家园。不是来往的航线,而是锚泊心中的家船。
《坦诚希望》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秘书长、“五个一“工程评委刘钦明著文说:孟广征为人坦诚豪爽,谦和亲切,无论词界的年会还是由文化部、中国音协组织的专家研讨会,广征都热烈发言,从不隐讳观点。“文者,天下之公器也,非慷慨磊落之人不可为之”。衡文徵人,用慷慨磊落之人形容广征,似当之无愧。
如是,我就坦诚陈述对文联、协会领导人的希望:
他是行内专家,但无须,也不可能集种种艺术技能于一身。他是有杂家、学者素养和修养的社会活动家。素养在于山容海纳,怀才抱器;修养在于博学多识,触类旁通,能在不断积累中完善自我,在汲取营养中日臻全美!
他是耘圃护苗的园丁,懂得水涨船高与水落石出的哲辩——但求繁花争春,不期一枝独秀;他的品德应明公正气,高顾遐视——做到玉尺量才举贤能,不拘一格推新秀,甘为艺术家搭建张扬才气,展示风华的公平舞台;他能广结善缘,不耻求策,以使文联、协会成为伯埙仲篪的和谐之家;他绝不做“武大郎开店”,容不得贤达高士;他有大文化,大艺术的审美立足点和高远追求,以使一个省的文艺事业达到高境界。
他是克己奉公的大作为者。要作为,首先要做改善和发展职工生存条件的贴心人。使大家消除后顾之忧,以倾心工作干出成绩。
于钦彦来文联任书记时,我已退休多年。虽少有机会接触,但感受颇深。那次老干部会上,我听于书记说:看到王印泉的家那样简陋贫寒,差点落泪。又联想文联住房状况,十分不安,所以决心解决此事。
我自文联恢复至今,第一次听到文联一把手这些剖心析肝的话。故,让我感动。我觉得这是一位把职工当成家人的干部,是一位努力作为的领导。
想想看,把文联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单位和申建文联大厦,正是重视民生,发展事业的举措;设立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是在搭建艺术竞争,重才尊贤的舞台;举办国际大众艺术节,是引领山东艺术向世界迈开了步伐。这些过去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今已成现实或将成现实。看出这届党组不仅有作为,而且是在大作为。
我为文联发展向上的今天而兴奋。我为文联景星凤凰的未来而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