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陈发祥

陈发祥

「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陵村村民」

  陈发祥,男,1944年4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陵村村民。

  他用20年光阴将沙坑地变为绿波涌动的人工林海,使毛布拉从“沙窝子”蜕变为“天然氧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一诺千金的政治品格和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

  一诺千金 向风沙宣战的绿色契约

  位于小高陵村的毛布拉四面环山,植被稀疏,每逢冬春,狂风卷着黄沙遮天蔽日,村民们戏称“出门三步一口沙,庄稼种在沙底下”。更可怕的是,沙子时常吞噬周边农田,“再这样下去,我们吃什么!”老支书急得直跺脚。

  面对群众的焦虑,已退休在家并跟农业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陈发祥在村民大会上拍了胸脯:“我陈发祥要是治不住这沙窝子,就让我家承包地永远长不出庄稼!”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落进了每个村民心里。当时没人想到,这个承诺竟成了他坚守20年的“绿色契约”。

  扎根沙海 用脚板丈量出的生态奇迹

  决心已下,陈发祥立即行动起来。他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跑遍了湟源县城和周边乡镇,挨家挨户拜访苗木经销商,最终,他成功对接了愿意免费提供耐旱树苗的老板。封山育林的日子里,陈发祥与少数几个村民们早上六七点就开始挖树坑、抬树苗,中午就在山坡上啃点干馍馍、喝点茶;晚上七八点才回家。一双帆布鞋、满身泥土、肩扛铁锹,挖坑、栽树、浇水……乡亲们从怀疑变成了敬佩,纷纷加入植树队伍,陈发祥却依然朴素如初,扛着铁锹走在最前面。

  最难的不是体力活,而是种不活树的绝望。

  头3年,因为缺水少肥,栽下的树苗成活率不到三成。陈发祥把铺盖卷搬到了山上,搭了个窝棚,白天观察树苗长势,夜里翻烂了技术手册。他琢磨出深挖坑、选耐旱树种、用秸秆保墒等一系列栽植技术,渐渐地,荒坡上零星点缀起绿意。陈发祥的儿女说,父亲常常天不亮就骑着他的那辆陪了他大半辈子的自行车早早出门,大半夜才回来,鞋里灌满泥土,衣服被汗水浸透。有人问他图啥,他笑呵呵地说:“我当时在村民大会上拍胸脯,看着这些活下来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我就非常自豪,自己也觉得一点也不累。”

  绿满山川 惠及村民的幸福账单

  如今,毛布拉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柳树、松树郁郁葱葱,野兔、山鸡在林间穿梭,曾经的不毛之地成了“天然氧吧”。更让村民惊喜的是,生态好了,雨水多了,山下的农田亩产翻了一番,乡村旅游也跟着火了起来。

  可让陈发祥最骄傲的,是村民们现在见面常说的一句话:“咱不能给老陈丢脸,得把树护好!”现年81岁的陈发祥老人背更驼了,脚步也不如从前稳健了,但他依然坚持天天巡山护林。面对荣誉,陈发祥总是摆摆手:“我就是个种树的,没啥大不了。你看这些树,根扎多深,叶就有多茂。咱共产党员的根,就得深深扎在群众之中,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陈发祥相关资讯: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 【陈发祥】同名的人物

    陈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