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鸿,平利县长安镇党委委员、统战政法委员。主要负责长安镇统战、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及法治建设等工作。自任职以来,该同志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密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以镇综治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为关键抓手,勇于创新,勤勉履职,为提升长安镇法治化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事迹与创新举措
该同志在推进长安镇法治建设,特别是在综治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展现了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其主要事迹与举措包括:
1.高标准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面对基层综治工作资源分散、协同不畅的难题,该同志牵头调研论证,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按照“整合资源、理顺机制、高效运作”的原则,高标准完成了镇综治中心的物理空间整合与功能升级。推动实现了信访、司法、公安、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多个职能部门常驻或轮驻中心,打造了“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实战化平台。中心内部流程清晰,制度上墙,职责明确,确保了高效规范运行。
2.创新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运行模式。该同志深刻把握科技赋能治理的趋势,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综治工作深度融合。一是优化网格管理体系,科学划分基础网格,配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并将网格员作为综治中心的“前端触角”和“移动探头”,确保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上报的及时准确。二是主导建设智慧安防便民系统及雪亮工程,整合视频监控、视频会议、数据研判等功能,实现对辖区治安状况、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的动态感知、智能分析和快速响应。三是建立“网格发现、中心派单、部门处置、综合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极大提升了事件处置效率和精准度。
3.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综治中心为枢纽,该同志着力构建“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一是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随时提供专业支持,形成调解合力。二是针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常见类型,建立专业化调解小组,提高调解成功率。三是推行“老好人调解”“巡回调解”等灵活方式,方便群众就近就地解决问题,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4.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与公共服务。将综治中心同时打造为法治宣传前沿阵地和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定期组织面向群众的法律咨询、法治讲座、案例宣讲活动,提升居民法治素养。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指引等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维权、遇事找法。
5.强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依托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功能,定期组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精准部署防控力量。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管理服务,协同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有效压降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
取得的社会成效
在党鸿同志的带领和推动下,长安镇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高效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1.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实现了社会治理资源从“分散”到“整合”、力量从“单一”到“联动”、处置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群众诉求回应和解决效率大幅提高。
2.社会稳定基础更加牢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显著提升,镇级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信访总量连年下降,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力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
3.治安环境持续向好。可防性案件发案率连续多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78%,位居全市第六、全县第二,平安长安建设成果丰硕。
4.法治意识普遍增强。通过综治中心的窗口作用和持续深入的法治宣传,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5.群众幸福可感可及。“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综治中心已成为长安镇群众寻求帮助、解决难题的重要依靠,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党鸿同志作为基层政法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政治坚定,法治意识强。能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是法治理念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勇于创新,实干担当。在长安镇综治中心的建设运行中,敢于直面问题,善于统筹协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基层实际、高效实用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其经验做法具有示范借鉴意义。心系群众,成效显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建好用好综治中心这一平台,切实解决了大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取得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普遍好评。作风过硬,清正廉洁。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展现了新时代政法干部的良好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