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伯权,男,汉族,1989年9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公安局辅警。
2025年2月4日,丁伯权携家人行驶至连霍高速永登路段,前方突发车祸,面对即将爆燃的车辆时,丁伯权迅速停好车,与哥哥一起跑向车祸现场,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成功救出车内被困人员。
路遇车祸 争分夺秒勇救人
2025年2月4日中午12点40分,丁伯权驾车携家人赴兰州看病,行驶至连霍高速永登路段时,前方突然发生一起四车追尾的交通事故,其中一辆私家车侧翻在高速路的中央,现场一片狼藉。车身严重变形,车窗玻璃散落一地,车门被死死卡住,任凭被困者如何挣扎也无法打开。更让人揪心的是,车内还隐隐传出漏气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呼救声从车内不断传来,声声急切。透过破碎的车窗,能看到5名被困人员,其中还有一个不到1岁的婴儿不停啼哭……
看到这一幕,多年从警的敏锐直觉和职业素养让丁伯权瞬间警觉。在高速路这样车流量大、车速快的危险地带,二次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被困人员的生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将自己的车辆安全停靠在一旁,安抚好家人的情绪后,便与同行的哥哥毫不犹豫地冲向了那片充满危险的事故现场。当他们靠近侧翻车辆时,现实的困难远比想象中更加棘手。车门因剧烈撞击而严重变形,任凭他们如何用力,也无法正常打开。车内的5名乘客,虽然意识还保持着清醒,但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丁伯权没有慌乱,他凭借着冷静的头脑,立刻组织现场的热心群众一起展开营救行动。大家齐心协力,有人迅速寻找工具试图撬开车门,有人则在旁边紧张地帮忙指挥,大声呼喊着,防止其他车辆靠近发生危险。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车门被撬开了。
丁伯权和大家小心翼翼地将被困人员逐一转移到安全区域,生怕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就在这时,他发现一名女乘客的伤情比较严重,脸色苍白如纸,身体虚弱得几乎无法动弹。情况万分紧急,丁伯权没有时间多想,他果断决定驾驶自家车辆,送这名女乘客去医院。他迅速发动车子,一路疾驰。在行驶过程中,他还不断安慰着受伤的女乘客,用坚定而温暖的话语鼓励她保持清醒。
最终,女乘客被及时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当获救者唐女士得知是丁伯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凭借着果敢与智慧挽救了亲人的生命时,心中满是感激,病情稳定后,拜托他人,给丁伯权送去感谢信和锦旗。这时,人们才知道丁伯权救人的事迹。在信中,唐女士深情地写道:“丁伯权同志在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展现了一名公安干警的职业担当。他的善举,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对于唐女士的称赞,丁伯权说:“这是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是应该做的。”丁伯权被永昌县人民政府授予“永昌县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金昌市公安局授予“个人嘉奖”“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见义勇为 彰显军人本色
丁伯权出生于一个满溢着红色情怀的革命家庭,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在家庭的熏陶下,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2008年丁伯权毅然踏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活。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两年的部队锻炼,使伯权理想、信念都得到进一步提升。2012年2月,丁伯权退役后投身公安事业,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的最前沿。他将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融入工作中,在公安武警联勤巡逻过程中,他处置交通事故20余起,劝解电动车违法行为1000余起,参与护校500余次。
从军营到警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警13年来,救火时义无反顾地扛起液化气罐往安全地带转移,不顾自身安危营救落水人员,热心帮助走失的老人和儿童回家……类似这样的好事丁伯权做了许多。人们为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点赞,丁伯权谦虚地表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当人们再次问丁伯权,如果知道车辆存在漏气的情况,是否退缩?是否有勇气停车救人?丁伯权坚定地回答:“不退缩,因为我是党员,我是个退伍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