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连岐,男,1974年6月生,中共党员,汉族,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针灸脑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天津市劳动模范。
曾获“天津市青年名中医”“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深耕经典 薪火相传创新篇
耿连岐视传承中医文化为己任,潜心研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典籍精髓,博采历代医家之长。在国家中医优秀人才培养期间,他师承王庆国、熊继柏等国医大师,将深厚理论融入临床实践,医术日益精湛。2023年,他荣膺“天津市青年名中医”,并获批成立“耿连岐领军名医团队”,汇聚英才,以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成为中坚力量。
立足临床,耿连岐展现出卓越创新精神。面对传统疗法局限,他潜心钻研,独创“潜阳针法”、“温中解郁针法”等特色疗法,两项技术纳入市级课题并广泛应用,惠及众多患者。为解决患者用药难题,他牵头研发院内制剂“夏麻化浊颗粒”,成功通过审批,填补了医院院内制剂空白。近五年,他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天津市科技成果认定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图解艾灸疗法》以通俗方式推广中医技艺,惠泽大众。
敬业笃行 铸就专科新标杆
作为针灸重点专科建设带头人,耿连岐勇担重任,带领团队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年间,科室床位数从42张增至180张,年门诊量翻倍至5万人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针对脑卒中、眩晕、颈椎病等专病,他系统优化诊疗方案,融合针灸与中药优势,形成独特疗法,注重个体化施治,他坚持“针药并用、辨证施治”。耿连岐曾接诊一位脑卒中并发肺炎危重患者,经针灸调节气血、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化痰,精心治疗后康复出院。
他注重“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发展,以创新工作室、重点专科研究室为平台,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成果反哺临床提升疗效,并倾力培养人才。其科室多次通过国家级专科考核,领衔的“滨海新区总工会耿连岐二星级创新工作室”更成为团队技术攻坚与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
仁心济世 全心全意护健康
“以病人为中心”是耿连岐行医的永恒信条。他坚持“抓主证、析病机”的辨证原则,善用经典古籍破解疑难杂症,独创诊疗思路。其“气势针法”立解腰痛之苦,“针药协同”方案助慢性失眠者重获安眠,诊室内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他心系基层,常率团队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健康讲堂,惠及群众数万人次。新冠疫情中,他主动参与中医药防治方案制定,调配预防方剂,守护百姓健康防线。为培养后继人才,他倾囊相授,培养出9名业务骨干、4名学术继承人及多名硕士生,其中1人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为中医药事业注入蓬勃生机。
耿连岐用二十七载光阴,以匠心守护初心,以仁术济助苍生。他在传承与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以精诚仁术书写着新时代中医人的璀璨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