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源(1815~1881) 字本如,号鹤泉。胶州人。13 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34岁成为皇太子奕詝(后来的咸丰皇帝)老师。1851年道光皇帝去世,奕詝继位,改年号为咸丰。第二年,因父丧回胶州丁忧时被咸丰诏回京城,仍入值上书房并升任日讲起居注官。自咸丰三年(1853)至咸丰七年(1857),由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直到军机大臣上行走、赐紫禁城骑马,成为最受咸丰器重的朝廷重臣。虽官运亨通,却清正廉明,不置家产,洁身自好。咸丰十一年(1861),被任命为随称赞襄政务大臣,为“顾命八大臣”之一,进入清朝最高权力决策者之列。1862年,同治皇帝即位,慈禧垂帘听政,被扣罪名罢官。此后,被聘为济南泺源书院山长、兼尚志书院山长,历时17年。弟子多达三千,其中中举及贡太学以上者达400余人,闻名于世者不下百人,如状元曹鸿勋、独榜翰林杨际清、翰林法伟堂、尚书张应麟和黄钰,甲骨文发现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史学家柯劭忞等。著述甚丰,主要有《珠云仙馆诗人钞》、《名山卧游录》、《奏议存稿》、《画学先资》、《制艺卮言》、《历代文选》、《历代诗选》、《唐宋元明绝句选》等。为书法名家,传世作品以奏章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