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男,土家族,1996年7月生,中共党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2022级骨科学博士研究生。
2023年以来,他先后5次在差旅出行途中化身“急救侠”,将5名急症患者从生死边缘抢回。他把拯救生命作为职业本能和习惯,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医学生的风采与担当。
首次救人 候车大厅完成“优秀答辩”
2023年11月2日,正在火车站等待检票返济参加答辩的李春林,突然听到车站广播里播报急寻医务人员。作为一名医生,几乎是本能反应一般,李春林当即放弃了检票上车,跟随广播声音,紧急奔到患者身边。只见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坐在地上,脸色苍白、大口喘气,捂着胸的双手抖得厉害。李春林赶紧上前查看,发现患者心跳竟达每分钟160多次,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李春林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冷静地向乘务员索取医疗设备。李春林通过询问身边的人,得知患者是在闻到其他旅客的香水味后突发上述症状,当即考虑可能为“哮喘急性发作”。学医多年,李春林知道哮喘患者有随身携带药物的习惯,他迅速在年轻人身上找到了对症药物,协助患者服下,等到症状有所缓解,又在导师的远程指导下完善了急救方案,制作了简易急救包和急救手册,直到送患者安全上车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后才默默离开。这时李春林已经错过上车时间,“我想错过就算了,我得先把他看好再说,不然我没法放心。”李春林说。
多次出手 医学博士化身“急救侠”
救人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本能。有了首次施救的经验,李春林便养成了出行时随身带着急救包的习惯,没想到就在20多天后的一场云端救援中派上了用场。2023年11月26日在他乘坐的返济航班上,一位年仅5岁的儿童急症发作,浑身红疹呼吸不畅。李春林再次挺身而出,在为患儿细致查体和询问病史后,判断其为急性荨麻疹发作,便立即从急救包拿出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患儿转危为安。两个多月后的2024年2月1日,李春林再次在返乡列车上上演了生死急救。一名乘客在座位上口吐白沫,听到寻医广播后,他连奔6节车厢赶到患者身边。患者此时已经昏迷,生命体征紊乱,情况万分危急。他迅速与齐鲁医院专家线上连线会诊,经过连续4次的急救处理,顺利完成了这次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的专业急救。2024年5月19日,李春林在列车上救助了一名急性中暑的儿童,10月10日又在济南市历下区朝山街救助了一名醉酒猝倒的中年人。
正向反馈 给了他下一次站出来的勇气
李春林说,每一次救人,他都能收到很多正向反馈。而这些正向反馈,也给了他下一次站出来的勇气。“2023年11月2日那次救人,我错过了答辩,我的导师、辅导员帮我说明了情况,学校也很理解我,让我继续参加答辩;青岛北站的工作人员也很给力,我错过了一趟车,他们帮我协调了下一趟车。”“2024年那次,列车工作人员一直在患者左右,还为我还提供了爱心午餐。列车长还一路护送着我下车。救治过程中,一个列车员跑去取药箱的时候摔倒,把眼角磕破了,当时向我喊,‘别管我,你快去救人,患者快不行了。’这个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我不是一个让人在战斗。”
“我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收到了一种正反馈。感受到了来自国家、学校、医院、社会对我的关爱,我觉得我自己很幸福,我也是想尽自己所能来回馈,来报答。”李春林说,通过救人,他感受到了这个社会充满爱心,这种正能量也在感动其他人。
日常工作中,李春林长期坚持参与义诊活动,奔赴各地开展基层义诊169场次,送医下乡入户,受益群众数万人次。他希望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被需要的时候有勇气、有能力、有实力挺身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