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玖,男,1967年10月生,重庆市城口县葛城街道土城社区居民。
1997年,他遇到流浪的沈银兴母子,将两人接到自家,悉心照料生病的沈母和残疾的沈银兴,还将其名字加入户口本,从此成为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一家人。沈母患有支气管炎,沈银兴因身体残疾和智力问题生活无法自理,罗世玖和妻子包揽了他们的生活起居,悉心照料。2007年,沈母临终前将沈银兴托付给罗世玖。此后,罗世玖竭尽所能地尽到照顾的重任,尽管身患重病也从未说过半句放弃的话语。罗世玖用大爱书写超越血缘亲情的“捡母行孝”义举,早已被奉为佳话传遍十里八乡。
避雨结识流浪母子
时间倒回到1997年5月的一天,以收售农特产品为生的罗世玖途经坪坝镇大梁时突遇暴雨,急匆匆跑进一处山洞避雨,直至此时才发现山洞竟是一户人家。放眼望去,家里只有一张不到半米宽的床和几个残缺不全的土碗,一老一少蜷缩在角落。
经过短暂交谈,罗世玖得知两人系母子关系,分别叫徐年秀和沈银兴,从外地流浪而来,无家可归的他们只得暂居在山洞里,平日靠捡拾山上的野果为生。“大娘,我住在巴山,父母去世得早,现在家中只有妻子和孩子,还空余2个房间。我家中养了200多只羊,我管你们吃住,你们帮我放羊。怎么样?”罗世玖诚意十足,同时,给了母子一周的时间充分考虑。
一周后,罗世玖如约再次来到山洞发出邀请。这次,母子俩高兴得直点头。从此,原本素不相识的他们以一家人的身份相处,罗世玖称呼徐年秀为“伯娘”,喊沈银兴为“老表”。
在一段时间的相处后,罗世玖发现,伯娘患有支气管炎,走几步就得歇息,沈银兴则是“长短脚”,智力也有些低下。衣服换洗、被褥晾晒、房间打扫……通情达理的妻子和罗世玖一道,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子俩的生活起居。起初,罗世玖根据徐年秀的描述,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前往陕西、湖北等地为母子俩找寻亲人,苦寻5年无果后只得放弃。
为名正言顺地照顾沈银兴母子,2002年,罗世玖经过咨询有关部门,将两人的名字加在了自家的户口本上,从此真正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一家人。2004年,徐年秀病重,罗世玖连夜将她送往城口县城。10多天的救治,罗世玖一直陪伴左右,前后花费3万余元,花光了家中的全部积蓄,但罗世玖丝毫没有后悔。
竭尽所能悉心照顾
2007年,享受移民搬迁的利好政策,一家人搬迁到龙田乡仓房村。就在当年底,徐年秀旧病复发,在弥留之际拉着罗世玖的手交代后事:“我走后,银兴就拜托给你了。”“伯娘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罗世玖点头应承道。
罗世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9年,罗世玖一家搬到县城,因为居住的廉租房空间狭小,罗世玖便想着把沈银兴送到养老院居住,这样生活条件会更好一些。
然而,沈银兴到养老院的当晚就“逃跑”了,罗世玖接到养老院电话后,立即出门寻找,同时报警求助。直到凌晨派出所打来电话说人已找到,罗世玖匆匆赶往,刚走到派出所门口便听到沈银兴一个劲地大喊着:“我要罗世玖,我只要罗世玖。”
2012年,沈银兴适应不了城里生活,整天吵闹着要回到巴山的山上去住,罗世玖只得顺从他,又在巴山老家修房,每周送去日常生活用品,为他洗澡、换洗衣物、打扫卫生。最让罗世玖揪心的还是10多年前的一次火灾,现在想起都后怕。那是2014年,沈银兴在家做饭时不慎失火,厨房被烧了个精光。好在左邻右舍及时扑救,才没有酿成大祸,从那以后,罗世玖就又把沈银兴接回城里。
感恩政府施以援手
2016年,罗世玖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自此开始与病魔斗争的过程。2022年,罗世玖的儿子患上中耳炎,前后进行4次手术又花费20余万元。
突如其来的两次患病,不仅花光家里全部积蓄,甚至还背下不少外债,但罗世玖仍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沈银兴,从未萌生过放弃的念头更不用说话语。为让沈银兴老了能有稳定收入来源,2009年,罗世玖花费2.1万元为他购买了养老保险,“现在,老表每个月能领到1000多元的生活费,加上政府关怀和施以援手,让我们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罗世玖的暖心举动被亲友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老好人”的称谓不胫而走。但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曾有人提议把沈银兴交给民政部门或是送到敬老院。“这么多年来,老表只认我,其他地方他都不会去。”诚如罗世玖所说,28年时光让两人早已超越血缘关系,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