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走进大窝镇中心小学校,你一定会发现有一个孩子走路的姿势与众不同:右脚跟不着地,身体微微向右倾,他就是五年级二班的学生——罗伟,2004年10月出生在大窝镇三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9岁前,他原本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可一次意外的车祸夺去了他的左腿,右腿也因此缩筋,落下了终身残疾,可他并没因此悲观沮丧,而是用乐观与勤奋书写人生;用自己的自主、自立谱写一曲自强之歌。
那道特别的风景——车祸病愈后,他的左腿安装了假肢,右脚缩筋脚跟无法着地,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学的他天天吵着妈妈要上学,可妈妈对他说:“你的腿脚还不能自如地行走,万一你又摔伤,我们的家就雪上加霜了”“我们在家多休养一段时间,多练练腿脚,在学校才能少给老师添麻烦呀!”为了重返校园,父母常常放下农活,帮助他练习走路;有时父母干活去了,求学心切的他自个偷偷地在家练习,不知摔倒了多少,也不知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可他不屈服,重来没有掉一滴眼泪,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能够自己独立行走了。要重返校园了,妈妈说送她一段时间,可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妈妈的想法,从此以后,距家近五里的路上,他一瘸一拐的身影为这条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些奋进的时刻——“身残志坚”,这句话放在罗伟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他清楚地知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回到学校后,他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语文课上他认真听讲勤于动脑,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里准少不了他;数学课上一丝不苟,善于思考,遇到问题迎难而上,绝不退缩。体育课上,他也不甘寂寞,要和同学们来上一场激烈的乒乓球赛……课堂外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最先完成, 因为,他把老师的教导“当天的事当天完成” 牢记心间;读书是他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他都读得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他的眼界,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那个个感恩的镜头——2017年的一天,妈妈出去干农活,不小心摔了一跤,拍片之后确诊是骨折。装钢板,打石膏,家里为此花了不少钱,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妈妈的腿脚不便,家里家外的很多活儿便落在了他的肩上。煮饭、做菜、洗碗,把厨房整理的干干净成了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每到周末,做完功课,打扫房间,洗衣服,帮妈妈按摩腿脚,陪妈妈聊天又成了他周末的乐趣。炎炎夏日,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经常跟随父母去拔草,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手掌经常会有一个接一个的水泡,看着这些水泡他更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多难也要靠自己的双手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酷热打不垮她,刺骨的冷风也不会让他退缩,帮爸妈捆完稻子,爸妈看着她被扎伤的手,落下了泪水,他知道他们这是心疼自己,但他要感谢这一份份伤痛,正是这些伤痛的痕迹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靠我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妈妈不让他做这些家务,怕影响他的学习。他总是笑笑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做家务等于是休息嘛!”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我就用平时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父母开心。邻居的叔叔阿姨常常对他妈妈说:“你家的小伟别看他腿脚不便,还挺能干、懂事的,真乖。”听了邻居的这番话,妈妈总要夸夸他,可他却说:“妈妈,‘香九龄,能温席’,我都十三岁了,干一点家务活是我应该做的。再说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呀,总不能老是坐享其成,你们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也要有所回报,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自强不息,可以超越平凡,让生命怒放!罗伟正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去迎接生命的一次次挑战。他用他的坚强,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他的坚强与努力会为他迎来美丽的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