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俊碧,女,汉族,1984年5月生,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水箐镇卫生院妇幼保健科主管护师。
她用9年的坚守,成为了山民们心中“温暖的天使”。她背着访视包走过了无数个产妇家里,手机里存着全镇所有孕产妇和0-6岁儿童的联系方式,被大家唤作“山里的健康灯塔”。
小小访视包满满牵挂情
水箐镇12个行政村分布在陡峭的山坡上,最远的村子开车要走一小时盘山路。阮俊碧的访视包,除了听诊器、血压计,总塞着宣传小折页和手写的“健康小贴士”。有一年冬天,燎原村一位患有精神障碍的孕妇已超预产期,由于路结了厚厚的冰,车子无法进出,她就一步一蹭踩着滑溜溜的路面走了2小时,等终于到了孕妇家里,她的手脚早冻得发麻,没来得及抖掉鞋上的冰渣,就急着给孕妇做检查。9年来,她为全镇孕产妇做过孕期检查,护送过多名高危孕产妇到区级医院安全分娩。
冰途危情急接生转护忙
去年1月10日,鹅毛大雪漫天卷落,乡镇卫生院的院子很快积起厚厚的一层雪。10时20分,中营村村医给阮俊碧来电,着急地说村里一位有精神障碍的孕妇有临产征兆,她抓起急救箱和一次性待产包就坐上了救护车。救护车在积雪里碾出两道深辙,车轮时不时打滑,只能以龟速在结冰的山路上行驶。好不容易接到孕妇,返回的路又多是陡坡,车轮在雪地里不停打滑。担心孕妇感到紧张,阮俊碧一边攥着孕妇的手轻声安抚,一边听着胎心,一边又担心救护车的安全,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到将孕妇顺利转到在区保健院提前等候的救护车上,她才松了口气。
讲透科学理 提升访视率
村里老人觉得“月子里不能开窗”,不少产妇因此捂出了产褥热。阮俊碧就找到村里的这些老人,用她们年轻时的经历对比:“以前没条件,现在讲究科学坐月子,您看张家媳妇开窗通风,恢复得多快。”通过她细心宣传,“科学坐月子”慢慢成了村里的新风尚。在她刚接手妇幼工作时,水箐镇新生儿访视和产后42天访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她通过强化人员配备、优化服务流程、加大宣传引导等举措持续攻坚,逐步推动两项访视工作落地,目前新生儿访视率已达100%,产后42天访视率已达95%以上。
无私敬业心常犯“职业病”
阮俊碧的手机从不关机,经常深夜接到电话有产妇临产,她便立刻联系医院救护车,随时保持与转诊的医生电话联络,直到孕妇平安转到分娩机构才放心。阮俊碧自己的宝宝出生8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小脸烧得通红,呼吸也有些急促,她刚把湿毛巾敷在孩子额头上,工作电话就急促地响起,有紧急任务需要立刻处理,她咬了咬唇,轻声哄了哄哼唧的宝宝,托付给家人后,转身快步赶往工作岗位。
无论身处何种地方、何种场景,只要看见孕妇和儿童,她就情不自禁地问:建卡了没?按时产检没?分娩一定要去医疗机构分娩,孩子按时打预防针、体检没等等。同事们也总是称赞她十分敬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