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铁军,男,1970年10月出生,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无线维护中心员工。
今年45岁的邵铁军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因为身上流淌的“熊猫血”而做出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壮举”。在他的热心组织下,把孤立无助的稀有血型人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稀有血型人群俱乐部——一个温暖的“熊猫之家”,他们团队的献血量全面满足了全市稀有血型患者的临床需求。
“当别人需要时,我会伸出手!”这句话是对邵铁军最真实的写照。十多年来,邵铁军用他的满腔热情和滚滚爱心浇灌着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之花”,被誉为行侠仗义的“熊猫大侠”。邵铁军还是个热心人,他积极把散落在各地孤立无助的稀有血型人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稀有血型人群俱乐部——“熊猫之家”,团队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成为地方知名爱心奉献团队。苏州市红十字血站的领导表示,多亏邵铁军热心组织,目前“熊猫之家”的献血量全面满足了苏州全市稀有血型患者的临床需求。
千人难遇的“熊猫”
今年45岁的邵铁军,身材健硕,温文尔雅,憨实的脸庞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话不多却始终面带微笑。那天发现他脸色有点蜡黄,他笑道:“不碍事,前几天去献血了,气色还没恢复。”原来,前几天,邵铁军带领20余名血友,在苏州市红十字血站捋袖献血,为即将举办的世乒赛应急用血提供保障。
邵铁军是苏州分公司一名有着近30年工龄的老员工,目前负责4G基站、小区分布系统的维护和优化工作。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邵铁军对此记忆犹新。那次参加献血,按理说第二天就能拿结果,可医生让他再去验血。当时他的一颗心就揪了起来,担心患上了什么重病,等化验结果出来才知道,原来自己是AB型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普通人比例不到千分之三。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邵铁军却五味杂陈。他说:“我当时感到很无助,担心万一自己需要紧急用血,该怎么办?”然而,短暂的彷徨是如同烟云一般从邵铁军踏实稳重的心底穿行而过。
作为一名企业的老员工、工作中的积极分子,他从那时起就暗下决心,开始坚持每年献血。“我的血液这么稀少,捐献点出来,能帮一人是一人。”从此,邵铁军成了苏州市红十字血站的常客。平时不善言辞的邵铁军从未觉得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也不曾和人提及自己的献血经历。
苏州市红十字血站的吴书记介绍,邵铁军这么多年来总是默默无闻地付出,只要血站有用血需求,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邵铁军每次都如约出现在献血第一线,出手为患者提供帮助。
翻开邵铁军的一沓献血证,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他近十年来的献血记录。从刚开始的一年一次,到2012年后国家允许一年两次,只要献血间隔期一满,邵铁军就默默来到血站,为救死扶伤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呼百应的“熊猫老大”
邵铁军坦言,因为血型特殊,他比较关注稀有血型的信息。在苏州市能联系上的稀有献血者大概为200来人,除去一些客观原因不能献血的,能联系到并马上献血的不足百人,再细分到四个血型,每个血型能够献血的人更少,像他这样的AB型是最少的,全市仅有二、三十位。
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了。邵铁军在参加一次血站组织的稀有血型人群活动后萌生了一个想法,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组建一个QQ群,把稀有血型人群组织起来。这样大家可以抱团取暖。
有了想法,邵铁军拿出平时工作中的那股认真劲儿,说干就干。刚开始只有一起献血的几个人,后来有朋友推荐,再后来通过血站向献过“熊猫血”的市民推荐,渐渐地,加入群里的人慢慢多起来了。
市中心血站血液供应科的陈浩主任介绍说,“邵铁军的献血量可能不是最多的,可是他总能在我们需要他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最难能可贵的是不仅坚持献血,还通过努力把散落在各地的稀有血型的人汇聚在了一起,给这些孤立无助的稀有血型患者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家,让大家彼此可以相互照应、相互帮忙。”
今年30出头的小彭是个身材瘦小的年轻母亲,她也是偶然得知了自己的稀有血型,“当时真的感觉孤立无助,无法想象万一需要用血时该怎么办?”如今的小张却是快言快语,她说“老大给我们构建的熊猫之家让我不再害怕了。我现在也经常跟着兄弟姐妹们定期到血站献血呢!”
小张口中的老大便是邵铁军。目前,由邵铁军创建的RH阴性血型群聚集了苏州及附近区域的一百多个“熊猫”人。翻开群里的聊天记录,一声声“老大”让邵铁军脸上不时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老大,这次献血我去!”“老大,小张父亲生病了,一起去帮忙吧!”“老大,那个患者康复了!”……一旦苏州血库库存告急,群里便立刻热闹起来,踊跃报名的声音一个接一个,很快便有“熊猫”人出现在血站的采血大厅。遇到不懂的献血问题,大家也会去问邵铁军。他还邀请了两位血站工作人员入群,为大家普及知识,解疑答惑。作为群主,邵铁军很讲究原则,他说:“决不掺杂任何利益因素,大家很单纯,会因为帮到他人而开心。”
在这个熊猫大家庭中,大家一起聊工作、话生活、侃未来,彼此依靠,再也不会因为血型稀有而感到孤独。
拔刀相助的“钢铁侠”
为了让自己的“熊猫血”更健康,随时能用得上,邵铁军狠心戒掉了曾经从不离手的烟,酒也很少喝,还专门到健身中心办了健身年卡,坚持每周去锻炼。这个习惯,他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个周末,距自己献血日还有一个星期,邵铁军像往常一样,锻炼身体,补充营养,调整自己的各项血液指标。回到家,他看到新闻,儿童医院有个3岁的白血病患儿急需AB型Rh阴性血。救人心切的邵铁军马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赶到血站,希望能提前献血,但被工作人员拒绝了。心急如焚的他在献血大厅内来回踱步,后来听说可以通过捐献血小板救助孩子时,他立马挽起袖子。第一次献血小板,他心里有些忐忑,看着自己血液里的精华被抽到一个袋子里,想到因此可以延续一个小生命时,邵铁军便放宽了心。“当时的确有点不舒服,值得庆幸的是,孩子没事。”
邵铁军介绍说,Rh阴性血和普通血保存方式不同,在零下80摄氏度的环境中能保存一年。市中心血站日常储备RH阴性血型的血液至少30个单位,不过,由于血型不同等因素依然时常面临缺血的窘境。作为稀有血型群主,邵铁军经常号召群里的“血友”来救急。
2013年12月,血站主任告诉邵铁军,储血仅剩一个单位了,严重告急。邵铁军马上在群里呼吁,第二天,群里仅有的三位相同血型的群友都一起响应去献了血。危难时刻见真情,小小的QQ群在此时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医院”。
苏州市红十字血站的蒋主任介绍,在关键时候,邵铁军和他的团队总能站出来出手相救。
“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一定会出手!”邵铁军是这么想的,十多年来,他也一直这么做着。
如今,从邵铁军臂弯里献出的“熊猫血”已达到4600毫升,相当于他全身的血液都被换过一遍了。每次献完血,妻子总心疼地嘀咕:“这么大年纪了还献血,身体吃得消么!”他总是淡淡地回句,“别担心,献不动的时候我会献少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