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先,女,1964年8月生,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回龙镇计屯村村民。
20年来,她和丈夫肖国波省吃俭用,不仅替小叔子还清了债务,还把3个侄儿、侄女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供他们生活、上学、成才。为了一家老小能吃饱穿暖,孙福先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作,用母爱为孩子们快乐成长撑起了一片晴天。孙福先曾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好人”等荣誉。
替弟还债 主动扛起重担
2005年10月,孙福先的小叔子遇车祸重伤,医治3个多月后离世,留下17万元外债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弟媳面对巨额债务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几近崩溃,上门讨债的人络绎不绝,家中时常陷入混乱。
丈夫和孙福先商议后,做出决定:所有债务由他们承担。夫妇俩召集债主,将借条换成自己的名字,承诺按时还款。因丈夫是镇政府工作人员,这份担当让债主们安了心。此后6年,夫妇俩省吃俭用,靠丈夫工资和勤劳苦干,2012年底终于还清所有债务。
收养三孩 搭建温暖港湾
在小叔子离世半年后,弟媳离家出走。看着恐慌无助的三个孩子,孙福先二话不说将他们领回家。当时家中有8口人:年迈多病的公婆、自己的孩子和三个侄儿侄女,仅靠丈夫的工资难以维持生计。孙福先决定搬回农村老家,“种地至少能让一家人吃饱”。
回到农村,她重拾农活,开荒种地、养猪养鸡,操持一家老小的吃喝。孩子们因父母变故而沉默寡言,她便每晚给他们讲故事,搂着他们睡觉。孩子梦里哭着叫妈妈,她就应声安抚,陪他们熬过一个个不眠夜。为了消除孩子们的心理距离,她用耐心融化孩子的心,后来孩子们都改口叫她“妈妈”。
同时,孙福先的公公今年已经86岁,长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孙福先始终尽心尽力照顾着,让老人安享晚年。
传承家风 书写爱与责任
孙福先常说:“养孩子不光要成人,更要成才。”她自己省吃俭用,只为给孩子们更好的吃穿,陪他们学习、接送上学,送他们去好学校。孩子们懂事后,常把多给的生活费悄悄藏起来,用奖学金给“爸妈”和爷爷买手机、衣服。
20年来,夫妇俩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侄儿侄女身上,自己的儿子肖春龙毫无怨言,大学毕业后主动分担养家责任。大侄儿肖华清大学毕业后放弃读研,先入职企业,后考入军队文职,又加入到抚养弟弟妹妹的接力赛中;二侄女肖念念大学毕业后找到心仪工作,小侄儿肖传远考入大学。
“没有‘爸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肖华清的话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孙福先用勤劳与真情,让这个特殊家庭充满爱与温暖,更将责任与大爱融入家风,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