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孙秀莲

孙秀莲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丁村村民」

  孙秀莲,女,1964年11月生,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丁村村民。

  2003年,孙秀莲的公公得了脑血栓,生活起居都需要孙秀莲夫妇的照顾。2010年,孙秀莲的丈夫罹患癌症,从那时起,孙秀莲便用她柔弱的肩膀独自挑起照顾公婆与家庭的重担,十五年如一日为老人喂饭、按摩、端屎端尿。2016年公公离世后,她继续照料因悲痛而卧床的婆婆,帮助老人重新站立。她用质朴与坚韧诠释“百善孝为先”,成为村里最温暖的故事。

  突遭变故 坚守病榻前的责任

  1986年,孙秀莲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嫁入这个家。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虽不富裕却充满温情。然而,平静的生活在2003年被打破——公公突发脑血栓,从此行动不便,只能拄拐缓慢行走,生活起居也需要人照料。那时,孙秀莲的丈夫正肩负着全家的生计重担,看着丈夫忙碌劳累的身影,孙秀莲没有丝毫犹豫,主动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喂饭、按摩、协助康复锻炼,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课。

  2010年,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孙秀莲的丈夫被确诊为癌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孙秀莲四处奔波,但终究没能留住丈夫的生命。2011年,孙秀莲的丈夫离开了人世。

  丈夫的离开让公公深受打击,病情急转直下,卧床不起,生活彻底无法自理。孙秀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日喂水喂饭、擦身按摩、端屎端尿、换洗衣物、消毒被褥……公公多次住院,孙秀莲都是日夜守在病床前,所有能想到的看护细节,她都竭尽所能做到最好,医生护士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生女儿。2016年,公公也离开了。

  不离不弃 用温情筑牢“家”的根基

  公公去世后,婆婆因接连失去亲人,整日以泪洗面,身体迅速垮掉,甚至一度卧床不起,常念叨“家要散”。孙秀莲擦干眼泪,坚定地对婆婆说:“爸和他都走了,但只要我还在,这个家就不能散!”

  从那以后,孙秀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婆婆准备早饭。她深知婆婆胃口不好,总是变着花样做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小米粥、南瓜馒头是每日必备,还会定期给婆婆炖汤。无数个清晨,她嘘寒问暖;无数个深夜,她默默守候。大姑姐偶尔会来帮忙,但更多时候,是她一个人扛起了这个家。

  有人劝她改嫁,她却回应:“婆婆养了我丈夫一场,现在她无依无靠,我不管谁管?”孙秀莲平时舍不得为自己吃穿,总把攒下的钱用来给婆婆买爱吃的东西,每年换季都会为婆婆添置新衣服,还定期购买钙片和营养品。

  有一次,婆婆在院子里不慎摔倒,导致股骨头骨折。住院期间,孙秀莲日夜守在病床前,重复着照顾公公时的每一个细节——端屎端尿、擦身喂饭,每隔2小时就起来为婆婆翻一次身。那段时间,她没吃过一顿热乎饭,没睡过一宿安稳觉。出院后,为了让婆婆尽快康复,她每天扶着老人练习走路。刚开始,婆婆因疼痛每走几步就喘粗气,孙秀莲便蹲下来给她揉腿、擦汗,耐心鼓励:“妈,慢慢来,咱们一天比一天好。”从床边挪步到院子里遛弯,她整整坚持了6个月。婆婆后来总心疼地抚摸着她的手:“秀莲的手磨出了茧子,腰也累弯了,却从来没喊过一声苦。”“我这儿媳比亲闺女还亲,我这后半辈子全靠秀莲了。”

  言传身教 让孝道与温暖延续

  在孙秀莲的影响下,她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孝顺奶奶。小时候,他们会帮着妈妈给奶奶端水、捶背。现在虽已建立自己的小家,但每逢节假日,都会回来看望奶奶和妈妈。

  在丁村,从没有人见过孙秀莲和婆婆红脸,反而总能听到她陪婆婆拉家常的笑声。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快90岁的婆婆身体硬朗,有时还能骑着三轮小车出来遛弯。

  “婆婆就是我的妈,只要她在,这个家就还在。”15年的时光,孙秀莲用孝心与坚韧对抗命运的风雨,把“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写进了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农村妇女特有的质朴与执着,在平凡岁月里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孝亲之歌。

孙秀莲相关资讯: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 【孙秀莲】同名的人物

    孙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