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名医风采 > 王远平

王远平

「日照市三庄镇西王家村卫生室乡医」

  王远平,男,汉族,1975年5月出生,山东省日照市三庄镇西王家村卫生室乡医。201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16年1月,被评为“日照市最美医生”,2016年4月,被评为“日照好人之星”,2023年8月,被评为“山东好医生”。

  “弓身”行医,是步履蹒跚的乡医

  绵延崎子山的山凹处,坐落着日照市三庄镇西王家村,村里的青年人进城挣钱,老人们则大都留了下来。在近三百人的村子里,49岁的乡村医生王远平已经算得上是年轻人。对于村里老人们来说,非常熟悉的一幕就是王远平弓着身子,肩背行医箱,在山路上蹒跚前行的身影。

  西王家村因为地处偏僻,村里一直没有乡村医生,村民看病要走七八里地。王远平从小在村子里长大。18岁时,他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卧床多年。病痛让王远平至今行走困难,四处求医的经历,也在王远平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

  2006年,王远平考入东港卫生学校,2010年,他成功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并被三庄镇卫生院招聘录用。随后,王远平便回到西王家村,开始了他的乡医生涯。

  工作中,王远平总是尽己所能为村民提供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热情地对待每一位病人。他坚持合理配方,对症下药,尽量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能吃药的不打针,能用健康生活方式调理的就不开药,而是开具“健康处方”。

  因患强直性脊柱炎,王远平的腰部、腿部僵直,行走不便,不能弯腰。西王家村临山而建,行医途中多有山路,每需上门看病时,王远平便背着医药箱,弓着身子,一脚深一脚浅,走在崎岖山道上。但王远平总是有求必至。“需要上门去看的,除了随访,就是急症,不能耽误。”王远平说,“早一秒到,就可能早一秒帮助病人缓解病痛。”

  跪地看诊,是留守老人的“侄儿”

  卫生室面积不大,但治疗室、观察室、输液室、药房一应俱全。王远平熟悉每位老人的健康情况,存着他们紧急联系人的号码。从小在村子里长大,学成后在村里当乡医,在村里人眼中,王远平便是他们的侄子,虽非血亲,却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亲人”。

  83岁的庞莲彩是村卫生室的常客,每隔几日便会来量一次血压。“有时候忘了,我‘侄儿’就打电话叫我来量。”王远平根据每年免费体检的数据,将村民们的健康情况分类整理,建档立卡。针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王远平时常提醒他们定期复诊。

  由于疾病引起脊柱强直和髋关节强直,王远平无法弯腰或坐低矮的板凳,于是,倾斜身体、双膝跪地成了王远平诊疗时的常用姿势。村民们了解王远平的习惯,在他上门随诊前也会清扫地面,方便他跪地问诊,防止弄脏他的白大褂。双向的体恤关怀,在小山村的医患之间,流淌了十三年。

  坚守大山,是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西王家村距离三庄镇约16公里,距离日照市区50余公里,四面环山。“外头好啊,年轻人都到外头去。”这是老人们口中常说的一句话。行动不便的老人们被限制在了小小的山村,而王远平则成了老人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除健康问题之外,交电费、存话费、连WiFi、处理电视故障,老人们也都愿意找王远平解决。他们信任王远平,也依赖这位村里的“年轻人”。

  从王家村到三庄镇的16公里路,王远平每隔十天便要往返一趟,去镇医院补给药品。由于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工具,他最初的载具,是一辆三轮车。“三轮车不安全,也费劲,我今年又去考了残疾人的驾驶证,买了辆二手车。这样不仅去镇上方便,有需要送去医院的村民,我还可以开车送他们去。”提起自己新考的驾照,王远平有些自豪。

  由于做事踏实,为人淳朴,三庄镇医院也曾向王远平递出“橄榄枝”,让他到镇医院工作。但王远平并没有接受。“我走了,村子里就没有乡村医生了。”王远平放不下村里的老人,“我学医,就是为了村子里的老人,我得留下来。”

  年近五十的王远平身形清瘦,守着他小而整洁的卫生室,从日出到深夜,守护着山村村民的健康。

王远平相关资讯:

  • 2024年中国好医生
  • 【王远平】同名的人物

    王姓名人

    名医风采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