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女,汉族,198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泉集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在大寺镇泉集里社区,提起王杨,无论是居民还是社区工作人员,无一不向这位年轻的社区书记竖起大拇指。她在社区平凡的岗位上用心、用情、用力,团结带领居委会工作人员,将社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工作和生活中,她是大家的主心骨,是大家的带头人、贴心人,是人人称赞的好书记。在疫情面前,她冲锋在前、事事争先,舍小家、顾大家,是大家心目中的表率。
“泉心泉义”做志愿
王杨带头成立“泉心泉义”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培训,不断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西青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她无论严寒酷暑,坚持带领队员们每日佩带党章、身着志愿者服在辖区执勤巡视、排查安全隐患,劝导、制止不文明行为,不定期开展“美丽社区、志愿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参与卫生大清整活动,定期入户慰问和帮扶老人,通过协助日间照料中心下户给独居老人送餐、为空巢老人上门理发等,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挥了党员志愿者示范作用。
巾帼扛起铁担当
大年三十接到防控指令后,王杨意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她第一时间带领社区网格员对社区内人员进行排查,掌握居住情况,利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对4个小区的1372户居民完成了第一次排查走访,做到防范于未然,王杨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随着防控工作的深入,面对工作量持续加大和重重困难,王杨千方百计发动在职党员、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抗疫,通过微信平台、社区内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进行防疫宣传,同时在镇域内她是第一个安排工作人员将纸质宣传材料录制为音频文件,并在小区内和出入口循环播放,营造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浓厚氛围。
在高度紧张的工作中,王杨很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四色六类”人员管理法,“四色”即是指以绿、黄、蓝、红四种颜色由低到高区分防疫等级,“六类人员”即将社区居民按照人口居住性质和防疫排查需要进而区分为本市常住户、外省常住户、本市未离津租户、外省未离津租户、正在居家隔离的外省离津返津户以及解除居家隔离的外省离津返津户这六种群体,做到人员精准分类和细致管理,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冲锋陷阵敢逆行
泉集里社区经过先后四次拉网式排查,按要求对420余人采取居家隔离观察,王杨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但她始终把社区居民安全放在首位。面对如何确定居家隔离人员没有离开监管范围的问题,她想到了微信实时共享位置,点对点了解情况,同时带领社工每天至少两次用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并为其代购生活用品送到家;居家隔离人员夜间不舒服,不论几点,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到她,她经常一边安抚居家隔离人员的情绪,一边积极协调大寺镇防疫指挥部、发热门诊为其联系就医。有一次王杨忙完这些工作已经是凌晨3:20分了,这一天她已经连续工作了19个小时,大家都劝她不要太累了,但是她说,当她看到居民那踏实又肯定的眼神时,觉得为居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舍家为民甘奉献
疫情发生的近四个月来,王杨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按时吃过一次热乎饭,精力和体力透支到了极限,心脏的隐隐作痛和每天吃的药物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为她揪着一把汗,大家劝她停下来歇一歇,可她总是笑着说,“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要打起精神来。”从年三十到现在她一直在一线指挥奋战,总是夜深才到家,一天回到家之后看到爱人留在桌上的字条“把锅打开热一热再吃,吃完就休息,明天我来收拾”,王杨瞬间泪目,转身擦干泪水,将这份对家人的愧疚化为工作的动力,继续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
作为社区的领头人,王杨对战胜疫情怀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她不断给同事们打气鼓劲,身先士卒与疫情作斗争,她夜以继日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忙碌的身影宣告,“泉集里社区就是我们的阵地,阵地在人在,人在阵地在,我们不会让疫情踏进半步,我们会为居民筑起这道抗疫的防火墙。”也许对家庭来说,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妈妈,但对社区居民来说,她是最好的社区书记,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泉集里社区全体居民安康的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