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伶,女,1960年8月生,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黄吉营村村民。
26年前,因一次借碗筷的小事,魏淑伶结识了视力几近失明的马满霞,魏淑伶在自身腿脚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一直坚持照顾残疾邻居马满霞,每天往返照顾马满霞的饮食起居,做饭、扫院、陪医、代买,风雨无阻,谱写了一段“不是姐妹胜似姐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里情谊。
从“借碗筷”到暖心守护
马满霞是一位视力低下的残疾人,几近失明。1997年,24岁的马满霞嫁到黄吉营村,和村民王守来结成夫妻。王守来对马满霞关爱有加,早晚为马满霞做饭料理家务,但迫于家庭生计,王守来白天不得不外出打工,只能留马满霞一人在家。
魏淑伶和马满霞的家就隔一条马路。有一次,马满霞家盖新房,工人众多,到魏淑伶家借工具和碗筷,两人就此相识。魏淑伶患过小儿麻痹症,留下了后遗症,行走十分不便,对马满霞的境遇感同身受。“我第一次到马满霞家时,见她正把开水往暖瓶里倒,因为看不清,洒了很多。我就接过她手里的烧水壶,帮她灌了水。当时我就决定要在生活上帮助她。”
从此以后,魏淑伶就主动承担起照顾马满霞的任务,成了马满霞家的常客和生活帮手。白天马满霞老公不在家时,魏淑伶就帮她做饭、打扫……力所能及地照顾她,这一照顾就是26年。每天临近中午时,魏淑伶都要到马满霞家转一圈,给她做些午饭,有时来不及做饭,就把自家做好的饭菜端给马满霞,或叫马满霞到家里来吃。“菜团子、馅合子、炖小鱼……”,对于魏淑伶的手艺,马满霞如数家珍。
不只是做饭送饭,马满霞家有什么活儿,魏淑伶也是帮着干。卖废品、扫院子、换煤气罐……只要马满霞一个电话,魏淑伶就上门帮忙。马满霞亲切地称呼魏淑伶“老姐”。
“老姐”的不离不弃
2023年,马满霞因为胆结石和颈椎病做手术,住院期间她的爱人因打工不能长时间陪床,她吃饭、喝水、上厕所,样样都难。魏淑伶就去医院看望,她左腿使不上劲,走路时间长了就疼痛难忍,可她还是天天来,手里提着个保温桶,里头装着热乎乎的饭菜,陪伴马满霞度过了手术期和术后康复期。同年12月,马满霞的爱人生病住院。马满霞在家无人照顾,魏淑伶二话不说就承包了她的一日三餐。早餐熬粥、午餐炒两个小菜,马满霞喜欢吃馅儿,魏淑伶就为她做菜团子,连续10天,早中晚三次,上门做饭或送饭。适逢寒冬,村里连日下大雪。魏淑伶还帮忙把马满霞家院子里和门口的雪全部清扫干净。“我老姐腿脚不方便,这大雪还来看我,照顾我,简直比亲姐还亲。”马满霞说。
看到马满霞家的日子越来越好,魏淑伶也很欣慰。平日里,只要有时间,魏淑伶就带着马满霞外出遛弯,陪她散心。有时候还开着电动三轮车带着马满霞去理发或逛菜市场。“如果不带她出去,她每天就只能憋在屋里,对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一有空就带她出来。她眼睛看不见,我的腿也走不快,无论去哪儿我俩就慢慢溜达。”魏淑伶说。
将心比心 赠人玫瑰
魏淑伶是个热心肠。不只是马满霞,村里老人、残疾人需要帮忙,她也总是跑在前头。她家后院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叫张桂珍,也是视力残疾,张桂珍老伴儿也得了半身不遂,老两口生活起居非常不便。魏淑伶经常上门帮他们理发、缝补衣服、买菜买药。老两口有什么需要,只要一个电话,魏淑伶准来帮忙。这些魏淑伶口中的“小事儿”,她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如今65岁的魏淑伶儿孙满堂、家庭和睦,她照顾马满霞的事也被村民们传为佳话。从一副碗筷的缘分,到26年如一日的照料陪伴,这位步履蹒跚却心怀大爱的农村妇女,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深刻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