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男,1955年5月生,黑龙江省虎林市新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
多年来,他怀揣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敬仰,驱车跋涉数万公里,穿梭于虎林市的各个偏远乡村,凭借手中的画笔与镜头,走访了近百位抗战老兵,努力留存下老兵们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用实际行动为黑土地上的红色记忆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一场迟到的采访 点燃抢救历史的使命感
1997年,投身文化行业的肖毅,偶然结识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老人颤抖着双手,拿出那枚已然泛黄的军功章。在讲述战友牺牲的往昔时,眼中闪烁的泪光,如同一把重锤,深深震撼了肖毅的心灵。那一刻,他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当即下定决心:要留住这些即将消逝的珍贵记忆。为了更好达成这一目标,肖毅投资购置了专业电影拍摄器材,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将宣传虎林红色文化、采访拍摄老兵作为公司的核心使命。
2018年冬,肖毅原本计划采访90岁高龄的老兵李孟祥。但因临时有事,采访被迫推迟了一天。可谁能料到,次日清晨他便接到了老人去世的噩耗。“仅仅差一天,那些珍贵的故事,就这样永远地成为了空白……”。肖毅紧握着那还未送出的慰问金,声音哽咽,满是懊悔。从那时起,他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我必须跑在时间前面,绝不能再留下遗憾!”
翻山越岭 只为定格老兵最后的荣光
寻访老兵并非易事,为了探寻老兵,肖毅常常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迎着零上30多度的酷暑,挨家挨户打听。有一次,为了采访一位抗联老兵,他在积雪覆盖的蜿蜒山路上驱车6小时,途中车辆险些因路面打滑坠入深谷,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有过一丝退缩。
“老兵们都太朴实了,总是谦逊地说‘我们没做什么大事’”。肖毅回忆道,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兵,摸索着拿出珍藏多年的军装,神色庄重地说道:“请把我的勋章画清楚些,这是我一生的骄傲。”为了不辜负老兵的这份嘱托,肖毅在为每一位老兵绘制素描肖像时,总是反复修改,直至军功章上的每一道纹路都清晰可见,力求完美呈现。
情系老兵 关怀备至温暖人心
他还通过电话、微信,耐心地记录老兵们口述的历史,最终整理出了20余万字的珍贵资料。有一次,他驱车200公里,只为拍摄一位肺癌晚期老兵最后的影像。“他说话时已经十分吃力,但敬军礼的手势,依旧标准有力。”肖毅眼眶泛红,按下了相机快门,记录下这令人动容的瞬间。
肖毅不仅致力于记录老兵故事,更是不遗余力地关怀老兵。每次采访时,遇到家境困难的老兵,他总会送上营养品和慰问金。逢年过节,他也定会登门探望。发现老兵有难处,他积极奔走帮扶。2022年“八一”建军节,肖毅精心策划“绿军装计划”,筹备了精彩的文艺晚会。晚会现场,10位老兵身着他出资量身定制的绿军装,胸前军功章与纪念章熠熠生辉。老兵们深情讲述着烽火岁月里的战功与难忘瞬间,一幕幕赤诚与热血交织的场景,让台下观众热泪盈眶、掌声经久不息。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红色记忆薪火相传
肖毅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打磨,制作完成了时长超过2000分钟的百位老兵专题片,出版了纪实文学《最可爱的人——虎林老兵》,精心绘制了《虎林百位老兵素描肖像集》。2023年,策划出版的《虎林抗美援朝老兵纪念册》,涵盖藏品图汇、70位老兵素描肖像、纪实、文献、英雄谱等九个部分,该书收藏于抗美援朝纪念馆。202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肖毅创作绘制《肖毅虎林侵华日军罪证遗址遗迹钢笔画》,该书包含了120余幅画作,全面反映了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定格了老兵们坚毅的军人风骨,更让那段红色记忆跨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肖毅的团队,他的文化公司也成为了老兵和军属们的暖心驿站。许多老兵捧着书本感慨万千:“这些资料比我们的生命还长久,将来孩子们翻开时,就能看见咱虎林人的脊梁,看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肖毅的镜头与画笔,记录下的不仅仅是英雄们的面容和勋章,更是将老兵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坚定信念,化作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这座丰碑,在一代代国人心中扎根生长,生生不息,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