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树立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铭记党报人的光荣使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全国两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省两会、江苏发展大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等系列重大采访任务。
在长期工作中一直坚守热爱,不辞劳苦,在“五四”、国庆等长假期间几乎没有休息,投入到工作职责中,在平凡的报道日常中力求多创新、多出彩。工作中勇挑重担,在困难面前多想办法,参与《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的创刊工作,之后长期承担《新华日报·科技周刊》星光版的责编、采写工作,策划采写了一批重要科技典型人物,通过各种渠道,专访了包括叶培建、吴光辉、王泽山、王贻芳、赵淳生、都有为、陈洪渊、沈树忠等20余名院士,以及嫦娥四号、“悟空”卫星、“鲲龙”号、C919大飞机、“奋斗者”号、“蛟龙”号、港珠澳大桥、火星探测器等一批大国重器的总师和负责人,形成了自己的访谈工作路径方法,稿件被多家媒体转载,加大了科技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在职攻读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全日制博士生,参与江苏省教育厅重大委托项目,以及南大、省教育厅的相关课题项目,并将相关成果融入调查报道中。发表两篇CSSCI核心论文,其中《“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针对这些现象的调查思考也转化成多篇深度观察,被国内多家媒体大量转载,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