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武之(1896年4月14日-1973年5月12日),本名克纯,号武之,1896年4月14日生于安徽合肥,籍贯安徽凤阳,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或代主任,中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之父。
1914年,杨武之从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预科,一年后进入数理部本科学习。1918年,毕业后任省立二中教员兼训育主任,后因家长袒护闹事学生而辞职,并转入安庆中学教书。1919年,与罗孟华结婚。1922年,长子杨振宁出生。1923年,通过安徽省公费出国留学考试后与妻儿分别,前往美国留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24年,攻读芝加哥大学,师从名家L.E.迪克森,研究代数学和数论。1926年,以《双线性型的不变量》获得硕士学位。1928年,以《棱锥数的华林问题与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成为中国因数论研究而成为博士的第一人。同年回国,在厦门大学任教。1929年,被清华大学聘为数学系教授。1935年,在《清华学报》第6卷第2期第107页发表《关于同余式的一个定理》。1948年底,返回南京,再赴昆明接家眷到上海,迎接解放。1950年,被清华大学解聘。1950年至1952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数学系,后任教于复旦大学,又因患糖尿病休养在家。1973年5月12日,在上海逝世。
杨武之主要的学术贡献是数论研究,尤其以华林(Waring)问题的工作著称。他一生从事数学教育,曾培养和造就两代数学人才,对中国现代数学具有很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