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尤传化

尤传化

「宿州市灵璧县游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工作者」

  尤传化,男,1967年10月生,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游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工作者。

  尤传化是乡村“大老执”(农村红白喜事执事人),也是一名文艺爱好者。凭借着对乡土文化的满腔热爱,他采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播文化,让群众喜闻乐见、经常参与。作为游集镇家喻户晓的文化传播者,他不仅守护着乡土文化,也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尤传化曾获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安徽好人”等荣誉。

  根在乡土 用“土办法”传新风

  在灵璧县游集镇,提起尤传化,乡亲们都熟。他就是庄里长大的地地道道皖北汉子,打小就酷爱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农村的红白礼仪更是门儿清。过去,村里谁家办喜事、办丧事,都爱请他这个懂规矩、热心肠、总爱一席正装的“大老执”来帮忙。二十多年来,尤传化义务操办了上千场红白喜事。参与多了,他心里琢磨,怎么借着这些场合,把一些好风气、新思想带给大家。

  光靠讲大道理,乡亲们可能听不进去。于是,他就用起了自己的“土办法”——编曲子!他发挥自己在曲艺方面的特长,将大鼓书、琴书、快板等传统艺术形式转化为宣传工具。针对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和彩礼攀比现象,他创作了《移风易俗好处多》《高价彩礼要不得》等作品;为倡导邻里和睦,他又编写了《六尺巷里天地宽》。这些作品,用的是地道的方言土语,唱的是乡亲们身边的事儿,演的是大家熟悉的调调。听着这些带着泥土味、冒着热乎气的段子,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接受了新观念。

  聚沙成塔 拉起一支“文艺轻骑兵”

  2019年,灵璧县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因为才艺出众,游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系尤传化,希望他能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感谢大家信得过我,给咱家乡出力,我一百个乐意!”尤传化欣然接受。虽然是个编外人员,可尤传化这心里热乎着,打那以后,他一门心思扑在了弘扬乡土文化、倡导移风易俗的志愿服务中,就没见他歇过。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有限,得把大家都发动起来!尤传化琢磨着到镇里“寻宝”:会唱大鼓的非遗传承人、知识丰富的退休教师、放暑假回来的大学生……他发现,其实乡亲们中间藏着不少有才情、有热情的文化人,只是平时各忙各的,力量散着。“咱得拧成一股绳!”尤传化挨家挨户去动员,硬是把这些散落在各处的“文化星火”聚拢起来,组建了一支走村串户的“文艺轻骑兵”。这支队伍没有豪华的舞台和昂贵的设备,仅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艺的坚持,一头扎进了乡村的生产生活中。他们把党的好政策、农业新技术、本地民俗故事编成快板、唱成小戏;他们为缺少陪伴的老人孩子送去欢笑,给辛勤劳作的乡亲们鼓劲加油。尤传化带着这支“轻骑兵”走遍了游集镇16个村的角角落落,让文化不再是高高挂起的“画”,而是融入生活的“盐”。

  传化讲堂 让文化种子生根发芽

  弘扬乡村文化,光靠送还不够,得有个“根据地”。2019年7月,在镇里支持下,尤传化找到两间旧屋子,搬来二十条旧桌椅,寻来一只麦克风,拉上一位退休老教师和一位非遗老艺人,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开办了讲堂。大家说:“传化这名字好,传播文化,教化人心,就叫‘传化讲堂’吧!”讲堂条件虽简陋,可人气却越来越旺。为啥?因为他们讲的东西,乡亲们爱听!他们用“民俗话”讲家国趣事、用“家常话”说惠民政策。村里的干部来了,讲讲最新的惠农政策;卫生室的医生来了,说说日常养生的小窍门;非遗艺人来了,唱一段红色经典……各行各业的人都成了讲堂的“讲师”。

  “传化讲堂”还意外成了化解矛盾的“润滑剂”。九集村老鲁与邻居因宅基地一直闹纠纷,热心的尤传化去说和,他发现老鲁家墙上挂着一把土琵琶,眼睛一亮,没急着说纠纷,先和老鲁聊起了琴、唱起了曲,还即兴弹唱“古有‘六尺巷’做榜样,如今让他三尺又何妨?”他耐心听老鲁倒苦水,用乡情暖意慢慢开导。结果纠纷解决了,老鲁还被吸收进“传化讲堂”文艺队伍,成了积极创作、到处演出的基层文化骨干。如今,“传化讲堂”的志愿者队伍壮大到了126人,每年开讲座上百场,服务群众2万多人次。“传化讲堂”成了乡亲们精神上的“加油站”,获得了广大村民群众一致认可。

  花样翻新 线上线下烹饪“文化大餐”

  “群众在哪里,咱文化服务就得跟到哪里。”爱琢磨的尤传化总想着怎么让文化更对乡亲们的胃口。夏天天热,大家爱聚在外面乘凉。尤传化灵机一动,组织搞起了“纳凉书场”,乡亲们爱在哪儿乘凉,书场就搬到哪儿,大树下、广场边,支起摊子就说唱起来。凉风吹着、故事听着,笑声不断,非遗文化活了,乡亲们的夜生活也丰富多彩了。“纳凉书场”虽好,可天一冷就办不了了,尤传化又动起了脑筋。2022年3月,他又推出“文化夜宵”活动,采用“云端+现场”的模式。每周二晚上7点半,通过抖音、微信群、“安徽文化云”准时开播。为了让这“夜宵”更有滋味、有人气,尤传化把全镇能说会唱、能拉会跳的人都请上了台,搞起“吹拉弹唱全民秀”。“文化夜宵”还开设“讲好家乡故事”“传化说民俗”等小栏目,浏览量蹭蹭往上涨,达到270多万人次,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品牌。

  到了寒暑假,学生们放了假,很多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尤传化又操上了心。他把放假回家的大学生组织起来,给这些留守儿童开起了“爱心学堂”,教孩子们画画、书法,给他们说民俗、讲故事。6年来,前后来了三百多个大学生志愿者,教了一千两百多个学生。这间“爱心学堂”成了留守儿童心中的乐园,也成了传递爱心的桥梁。

  尤传化所做的都是些实实在在的小事,这些工作很接地气,也很贴近群众生活。他本身就是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但正是这种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朴实作风和坚持精神,让他在乡村播撒的文化种子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他的努力,文明的乡风逐渐吹进了千家万户。

【尤传化】同名的人物

尤姓名人

群英荟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