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后天性脑性瘫痪患者,余伟钦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他在自己早餐摊位上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没有收入或遇到困难,只要说出“来份‘元气满满早餐’”,就可以免费打包带走一份早餐。这个活动从他开始卖早餐就有了,因为他自己也曾经挨过饿,所以希望能给他人帮助。他用“元气满满的早餐”帮助暂时有困难的人,传递着自己的善意,也传递着城市的温暖。
乐观应对生活的不完美
幼年一场高烧,无情地给余伟钦留下了脑性瘫痪的印记,被评定为肢体四级残疾。他的手有些弯曲,动作比常人慢些,说话也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含糊。然而,当你走近他的早餐车,迎接你的永远是那张洋溢着温暖和真诚的笑脸。“除了手有点弯、动作慢点、说话不太清,我和大家没什么不一样。”这句朴实的自白,是他对命运最有力的回应。身体的局限,从未禁锢他阳光般的心灵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源于刻骨铭心的经历。13岁时他的母亲因病去世,家里背了不少债务,他早早体会了生活的沉重。2012年中专毕业后,独自在泉州求职的他,因身体的“不同”屡屡碰壁。最艰难的日子里,他“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度靠捡拾垃圾度日。那时,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对他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奢望。饥饿的滋味,像冰冷的刀锋刻在他心里。也正是在那段灰暗的岁月里,一个朴素的愿望悄然生根:“如果有一天我能行,一定要请那些饿肚子的人吃早餐。”
免费为困难的人提供一份早餐
2022年5月,余伟钦在厦门坂尚地铁站支起了他的早餐车。在车头最醒目的位置,他挂上了一块小小的“承诺牌”:“如果您没有收入或遇到困难,就跟我说来份‘元气满满早餐’” 这不是噱头,是他用行动兑现的誓言。每天几乎凌晨五点半,他准时出现。当有人带着疲惫或窘迫,轻声说出“元气满满早餐”的暗号,他便心领神会,默默递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免费早餐,从不追问,费用全由他个人承担。“人总有困难的时候。”余伟钦说,“我知道那滋味。”
其实从开始设置“暗语”送爱心早餐到现在,实际送出的爱心早餐并不多,大多还是余伟钦主动送的。因为很多人不好意思主动开口,所以余伟钦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有次,一位老人在他面前徘徊时,他告诉老人早餐是公司多送的,否则要扔掉,老人才收下早餐。领取爱心早餐的人也大多不会再出现在餐车前,除了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和余伟钦刚毕业时一样,花光了钱却不好意思向父母要,可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又来了,但这次是来买早餐的。
小小餐车传递人间温情
余伟钦的爱心,远不止于那块“承诺牌”。他总是惦记着那些早起的身影,如果早点未能卖完,他会细心地将尚有余温的包子、豆浆免费送给老人。2022年以来,余伟钦累计送出爱心早餐、爱心赠餐等400余份。他还时常参与公益活动,在儿童节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送上关爱,重阳节为孤寡老人送上爱心物品……希望借此鼓励更多人,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在这个身体不便的青年心里,装着比常人更广阔的天地。他的善举给了困顿中的人一丝温暖和尊严,每个停下脚步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份不声不响的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