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河北远嫁到山西汾西县一个偏远山庄,面对贫困,她养羊、养鸡、开饭店,都以失败告终。经过调研,她潜心学习扁桃嫁接技术,成为全县最早的扁桃种植示范户。经过9年奋斗,她们不但有了自己的扁桃园,还帮助周边群众发展扁桃经济林一万七千余亩。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汾西县已发展成为全国除新疆以外最大的扁桃生产基地,并成功举办了美国、罗马尼亚两届国内外扁桃学术研讨及产业推介会,成为我国扁桃产学研交流的主流平台。
事迹详情:
宋学琴出生于河北邯郸,2005年嫁到山西省汾西县和平镇核桃丈村一个偏远的山庄,面对农村贫困的现状和一贫如洗的家,及年迈的父母,她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一贫困的现状,她们养过羊,养过鸡,开过饭店,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她看准了扁桃栽植。扁桃俗称美国大杏仁,营养价值很高,其中维生素E含量是核桃的19倍,而目前中国的扁桃生产仅局限于新疆地区,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95%靠进口,市场前景广阔。从此她开始潜心学习扁桃嫁接和建园新技术,和丈夫一家就投身到村外山坡,成为全县最早的一批扁桃种植示范户。
在发展扁桃的过程中异常艰辛,因为要清除山上带刺的灌木而承受沉重的体力劳动。把满山的野山桃嫁接成扁桃,第一步就是收拾荒山,山上长满了灌木和带刺的落亚红。一天下来,脚都不会走路,腿软的直发抖,手上、腿上、背上、头上扎满了刺,火辣辣的疼。因开始不懂技术,而走了很多的弯路。记得第一次嫁接后因不懂给小树绑缚,使4000多株扁桃树被风刮折了一半还多,因山路崎岖,经常被摔倒,她们在山上修了小路。因干活往返不方便,她们在山上打了土窑洞,在山上扎了根。可山上的野外生活经常有毒蛇和人头蜂出没,要时刻注意防范,绷紧神经。因没有钱投资,在秋冬农闲时节他们当饲养员喂肉鸡,45天出一栏,7000只鸡,能挣6000元,乍一听,这活儿能干,可是一干起来,遇到的是他们想像不到的难题,7000只鸡,4小时喂一次,80斤的袋子每天要拉进25袋;棚内温度前期必须高温,锅炉24小时不停的烧,必须有一人24小时不合眼,除喂饲料外,还得观察每个小鸡的状况,被踩倒的,鸡身上有泥水的,生病的,不进食的等等,要及时处理,一旦处理不到位,小鸡的死亡率超过5%,就不能拿全额的工钱,她们一干就是四年。
儿子因无人看管,在三轮车上玩耍时不小心被摔成骨折,女儿被送到千里之外的河北念书,这一切都她都挺了过来,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她把荒山荒坡发展成为拥有200多亩,两万多棵扁桃树的扁桃园,014年秋天,山桃树结出了扁桃,宋学琴终于迎来了嫁接后的第一次收获。花开满园,硕果累累。这下本村的、本乡镇,甚至汾西县里,洪洞县里的人,都纷纷前来观看、学习。乡亲们都目睹了她们的进步,再也坐不住了,发展扁桃的意愿都很强烈,从此宋学琴就充当起了技术指导,她既在基地现场传授,又进村入户,登门指导,从药物配置、防止病虫害,都一一传授。
由于嫁接的人多,接穗不够,她又去别的村联系接穗,在干好自己的基地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其它扁桃户。她的基地本是在艰难中求生存,可她还是把自己有限资金帮扶到其他农户上,近几年不说误工误时,就扁桃接穗一项她就贴进去了两万三千多元,图的就是形成规模化生产统一销售。2017年,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汾西县发展扁桃经济林一万八千余亩,成为全国除新疆以外最大的扁桃生产基地.发展较早的种植户,已相继有了较好的收益,实现了脱贫致富。
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她们不但建成了自己的扁桃园,还帮助周边群众发展扁桃经济林一万七千余亩。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汾西县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除新疆以外最大的扁桃生产基地。并成功地举办了美国、罗马尼亚两届国内外扁桃学术研讨及产业推介会,成为我国扁桃产学研交流的主流平台,将引领全省乃至全国扁桃产业向纵深发展。
她的梦想就是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扁桃,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让漫山遍野的山桃花迸发出惠民的经济花。从嫁入大山,到“嫁上”扁桃,默默的坚守和不懈的奋斗,伴随宋学琴一路走来。“虽然累,但每天都很充实。”一个人可能在不起眼的角落,但不能把自己“过小了”。一直奋斗着,心里的那个梦想才会有意义!
她一路走来,体现了一个当代年轻人对人生的探索和定位,对事业的梦想和追求,展示了一名80后女性的坚强和韧性,有这九年的锻炼和铺垫,相信宋学琴在今后的创业路上,步子走得会更加坚实、更加从容,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扁桃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