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王俊霞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的倾注在公婆与父母的身上,她用赤诚的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出来最好的诠释。
王俊霞,女,1976年1月生,临邑县临南镇夏口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个年头。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是称职的,在教育工作中兢兢业业,团结同志,勤勤恳恳,勇于奉献自己,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作为母亲,她做到了恩威并进;作为儿媳和女儿,做到了百善孝为先、孝老爱亲。多年以来,爱岗敬业、团结同事、孝敬父母、爱戴兄弟姐妹之情,赢得了亲朋好友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一、百善孝为先,尽己所能
2010年,王俊霞老师的父亲被查出脑梗塞和陈旧性心梗,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她平日里性格开朗、和蔼可亲,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父亲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老人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脑血管大面积梗塞,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植物人。当时她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她和哥哥在陪护室,时刻守侯,与老人家共渡难关。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她和哥哥商量自己晚上值班,就这样学校、医院、家,来来回回整整跑了一个月,王老师个人已憔悴的不成样子,一个月后,病魔退却了,父亲转危为安,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每到周末她和哥哥轮流架着父亲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的恢复活动,开始10分钟,后来20分钟,回到病房,还得用开水烫脚,腿部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父亲虽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是奇迹了。好景不长,父亲又患上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她便把父亲接到家中独自承担照顾、护理父亲的全部职责,父亲大小便的清理,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心甘情愿的陪护;关心父亲的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比,尽心尽力,让父亲幸福无忧过晚年。
天有不测风云,屋漏偏逢连阴雨,2013年腊月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新年了,年迈的公公、婆婆同时住进了医院,公公被查出“颈椎椎管狭窄”,椎体病变,严重劳损,压迫神经,影响头部供血,头晕、恶心、失眠等症状;婆婆原本身患重疾,整天和小孩子一样,心情不好,说闹就闹,只能用药物维持治疗。公公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也没能够恢复,瘫痪在床,肢体功能全部丧失,为了公公早日康复她白天上班,晚上和丈夫一起帮助公公做康复训练活动;依然担当起照料的责任,每天和丈夫帮助他起床、穿衣、吃饭等等,每天重复这些细节,繁琐却又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这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为了让公公呼吸新鲜空气,买了轮椅,丈夫不在家她就推着到户外晒太阳,儿子看到家中的老人说:“妈妈我们家好像养老院似的”。她就笑着说:“嗯,我是养老院的院长”。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毫无怨言,无悔付出”。对于她,在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后,回首过去,无愧于双方父母,抬望前路,她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双方父母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她最大的心愿是:安守孝道,尽己所能,让双亲度过祥和的晚年。
二、怀进取之心,辛勤耕耘
在工作中,她也是积极进取,要求进步,专心教育教学。在工作岗位上执著追求,无怨无悔。自任职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及教学教学工作,平时,作为孩子们的主心骨和知心朋友,她每天提前在校门口迎接孩子的到来,中午、下午放学,在校门口亲自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看起来这些是很平常的事,其实这正是一个教师爱心的表现。几年来,就这样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爱的硕果。通过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连续几年全镇统考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市、县、镇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甚至做的一些事情,任何人只要想做,都能做得到。每当同事和乡亲们夸赞时,她总笑着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可夸赞的。”其实是平凡之中见高尚。
古往今来,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等许多敬老爱老的故事成为佳话,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孝老、爱老,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它传递着阳光,传递着亲情。夕阳的幸福要有朝阳的回报,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响全社会,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老来幸福“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