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林,男,1956年11月生,合肥市包河区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执行主管、红枫爱心工作室负责人、“红枫爱同行”项目负责人。2016年,强林加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南站一线志愿服务工作中,始终站在旅客的角度,设身处地、千方百计地解决旅客遇到的困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6年来志愿服务时长达11000余小时。作为旅客出站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强林主动作为,奔波于一线岗位,带领团队在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也成为南站流动的“防疫宣传员”。曾获合肥市最美志愿者、合肥市五星级志愿者、包河好人、包河区十佳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挺身而出 用心守护筑牢第一道防线
2020年春运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由武汉向全国漫延,合肥高铁南站成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面对危险,强林挺身而出,怀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防控工作中。2022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卷土重来。强林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穿上防护服挺身逆行,冲上防控第一线。他再次穿上防护服挺身逆行,工作在防控一线,早来晚回,两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对风险地区来往旅客进行筛查,劝导、处置。凡是筛查出的体温异常旅客或者高铁送下来的密接及其它应急情况,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指导处置。
四月上海疫情外溢,对由沪来肥旅客除了必须做好核验及闭环管控外,为防止在南站中转的上海旅客和其他人员交集,他带领一队志愿者每天上站台,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旅客进行闭环管控,对换乘其他交通方式离肥的旅客进行转运分流的措施,有效阻断了疫情的传播。
从二月下旬至今,近4个月时间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松懈,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上。
哪里需要去哪里 防控一线亮起“志愿红”
群众在哪里,志愿者就到哪里,志愿服务就在哪里。在合肥高铁南站,随处都可以看到志愿者服务联合会“红枫爱心工作室”负责人强林和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或一个人,或一群人,他们心中充满着大爱,平凡又伟大。他们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着志愿服务的力量,书写着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近期,我们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包括了测温筛查、紧急情况处置、老弱病残群体帮扶等内容,每天投入队伍人数超过60人以上。”红枫爱同行项目负责人强林告诉记者,作为旅客出站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近期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守好进出口的测温通道。“旅客出站在完成测温后,才能进入到后面的扫码、核酸环节。”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40分,数十个和强林一样的志愿者坚守在一线岗位上,也正是这抹动人的“志愿红”让人们的心头暖意顿生。
带领团队 汇聚志愿服务“大合力”
2018年南站成立了“红枫爱心工作室”,实施“红枫爱同行”项目。作为该项目负责人,他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南站,带领团队研究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并按照专业化、标准化、可借鉴、易复制的要求,编制了重点旅客服务流程、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条文,确保重点旅客服务精确、到位、全天候、全覆盖。经过几年的实际运作,打造出一条在站区范围内常态化、全天候、跨部门服务于老弱病残幼孕等重点旅客的完美流程式服务。成为国内铁路、地方联动,服务弱势群体的典范。截至目前,红枫爱同行项目已经帮扶了43000多名老弱病残幼孕旅客,参与人数13000多人次,服务时长70000余小时。该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1年第二届长三角年度优秀公益项目、2019年合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包河区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
用“善”充实自己,用“爱”温暖他人,这就是强林常挂嘴边的话。有人说,志愿服务是小爱无痕大爱无疆,也有人说,志愿服务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强林看来,自己做志愿服务只是为了方便他人,快乐自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在随时随地的“我志愿,我服务,我奉献”中,他们的每句问候、每个举动,不仅温暖了南来北往的人,也为我们的文明城市添光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