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利,男,35岁,民建会员,邢台经济开发区火炬街道办事处职工,邢台市第八届青联委员,近十年来奔走在各类公益活动的路上,还带动身边一大批人投身进公益事业中,在社会上引发反响,并被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爱心大哥”。曾获评“中国好人”、河北省优秀志愿者、邢台市道德模范、邢台好人、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称号。
事迹详情:
任永利,男,35岁,民建会员,邢台经济开发区火炬街道办事处职工,邢台市第八届青联委员,近十年来奔走在各类公益活动的路上,还带动身边一大批人投身进公益事业中,在社会上引发反响,并被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爱心大哥”。曾获评“中国好人”、河北省优秀志愿者、邢台市道德模范、邢台好人、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称号。
一、邢台的“帮大哥”
任永利爱帮助人有目共睹。2009年正月初二晚上,任永利在达活泉公园东门目睹了一场突发车祸,其中一名摩托车驾驶人伤势严重。他立刻上前将伤员载往医院急救,虽然过程中曾遭到伤者家属的误解与指责,但任永利并不后悔,还认为自己管得非常对、非常及时,因为很可能挽救了一条人命。
2016年3月份的一个晚上,任永利家里来了客人,只是说“需要一些帮助”。他说自己家住宁晋县,来邢台办事时屡屡受挫,身上的钱也花光了,想向本市一个爱心团体的志愿者借路费回家。对方得知其具体位置后,便介绍他就近去找任永利。任永利没有犹豫,直接掏出足够买票的钱给了对方。“我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的,真没想到你会帮我!”这位“客人”一下子感动得眼眶都红了,不停地说:“换了别,真不会管这种‘闲事儿’!钱我一定会还给你!”
这么多年来,此类好事儿任永利也不知道做多过少,他被朋友们称为邢台的“帮大哥”。2016年“7?19”洪灾,任永利跟随开发区火炬办事处的同事们,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开展志愿服务。看到灾区缺少药品、饮用水等生活物资的情况,任永利及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网络上,并面向广大网友寻求帮助。他还长时间在开发区思源实验学校当志愿者,他回家后累得连澡也顾不上洗,带着一身汗和泥就躺在床上睡着了。还有一次,他发烧接近39℃,却仍然坚持在抗灾一线,没有丝毫退缩。
二、始终挂念贫困学生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任永利对贫困学生尤为关注。他说,小时候家中条件差致使自己辍学的遭遇,本来就令他非常关注贫困学生的遭遇,而一次爱心活动中他的帮扶对象是一名父母双亡的年幼女孩,她时常寄居在邻居家。“那个女孩家里真的是太穷了,家里的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冬天,屋里的温度低得连大人都有些吃不消,更别提孩子了。”这一经历,更坚定了他帮扶贫困学生的决心。
2014年起,任永利奔波在开发区赵麻村、西部山区南会小学等地,为贫困学生组织募捐,给孩子们送去衣物和生活用品。“不能让这些孩因为缺乏教育,而成为‘问题少年’。”他认为,帮助孩子们学到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是做公益的根本。2010年起,任永利连续七年参加《牛城晚报》编辑部组织的爱心送考活动,他将自己的事情设法延后,去接送学生前往考场。2014年,他帮助一位电动车出现故障的考生及时赶到了考场,这让他欣慰了很长时间,“感觉自己又有了参加高考的机会一样。”
三、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
“一个人的力量再怎样大,跟需要帮助的群体比起来,也是微薄的;每个人即便少贡献一些,将众人集合起来,那也是一股庞大的力量。”数年来,任永利的事迹影响了一大批周围的人,他们被感动的同时也加入到了爱心公益活动中。
2015年,任永利发起组建了“火炬办爱心传递群”,成员有160余名。每次爱心活动,群里的人员都会积极响应和参与:为老人们送元宵、捐赠轮椅;联合企业为贫困群众捐衣捐物,送去慰问物资;开展无偿鲜血活动;慰问抗美援朝老兵,给他们送去节日祝福……两年多来,任永利和他的同伴们,足迹遍布邢台地区,他们的行动更是被省市媒体广泛报道,成为网友们争相点赞的榜样。
2017夏天,一位市民委托他看望石北村的一户贫困家庭,并留下了米面油等物品和一个信封,但是却没有留下姓名,信封里装着1000元现金。任永利说每次遇到这样的事都让他感动,也让他更坚定了做公益的信心。
“五一”期间,任永利和志愿者们一起前往高铁邢台东站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里既有10余岁的孩子,也有60多岁的大妈,这也让他非常欣慰。“每个人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社会肯定会更美好。在引导和帮助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这件事上,如果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也算体现了自身价值吧!”任永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