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丽,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博士、副教授,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2013~至今: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2012.08~2012.09: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10.01~2013.01:厦门大学讲师2008.01~2010.01:法国巴黎高科(ENPC,ParisTech)博士后2003.09~2008.0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1998.09~2002.06:河南大学本科教学研究主讲本科生《计算物理》、《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B》、《大学物理实验》课;研究生在线课程《计算物理》;留学生课程《Physicalpropertystudyonthelow-dimensionalmaterials》、《ComputationalPhysics》。科学研究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和界面的电子结构及微观机理研究”,26万,2012.1-2014.12(项目代码:11104231)[2]主持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磁性材料表面的电子结构及磁性机理研究”,5万,2014.1-2015.12(项目编号:143114003)[3]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有机高性能热电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微观机理分析”,3万,2016.1-2017.12(项目代码:2016CFB586)[4]主持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半导体薄膜材料在外电场调控下的物性变化和微观机理研究”,20万,2017.1-2018.10(项目编号:171114006)[5]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电负性客体填充的新型方钴矿材料合成和输运机制研究”,60万,2018.1-2021.12(项目代码:51772231)[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指数晶面铂族单金属/双金属纳米粒子的结构稳定性与热稳定性研究”,第二负责人,80万,2013.1-2016.12(项目代码:51271156)[7]参与国家“973”计划课题“新型分子与受限小量子体系物性调控的理论研究”(项目代码:2006CB921605)[8]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子磁性材料的磁性机理及相变性质的研究”,2006-01-01至2008-12-31(项目代码:10574048)[9]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磁性/发光双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对Alzheimer病早期诊断的研究”,2006-01-01到2008-12-31(项目代码:10574047)[10]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梯子和菱形结构的有机磁的机理及界面性质研究”,2008-01-01到2010-12-31(项目代码:10774051)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低维热电材料的热电输运性质;低维材料或结构的弛豫、重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等微观机理的研究计算;有机磁性材料的磁学性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