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春林,男,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现工作于桦南县水务局七虎力灌区工作站,任党支部宣传委员。
1993年桑春林应征入伍,1997年复员。2010年34岁的桑春林被分配到水务局七虎力灌区工作。他在岗位上讲奉献,勤恳做事,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由于当时党支部设施和制度尚未健全,刚刚接手工作难度较大,为落实部署、高质量完成工作,桑春林早上3点就到单位是经常的事儿,在灌区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他也很快融入水利这个大集体。经过半年的努力,在年底工作评比时,本单位由垫底党支部转变名列前茅的党支部。
遭遇不幸,兄长精神异常,父亲突然离世
他的家庭是比较特殊的。2000年兄长由于雨后驾驶摩托车发生意外,导致脑颅内出血,为此做过两次开颅手术,术后精神变得异常,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当时由于兄长结婚时间短,兄嫂二人感情基础薄,嫂子离开了这个家。2001年桑春林父亲又因车祸去世,母亲经受不住这双重打击,常年病重。2002年桑春林和爱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以后小两口就担负起了照顾母亲和兄长的重任。
那是桑春林新婚的第二天,兄长突然走失了,他和亲友寻找十多个小时,最后在离家40公里外的乡镇找到。见面后,他将兄长紧紧抱住,眼泪刷刷的落下。父亲刚离世,在这个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他不想再有亲人离开,兄长虽精神有问题,但兄长是他的亲人,不是负担,他要肩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这么多年,桑春林和爱人省吃俭用,省下的钱都为母亲和兄长买了增强体质的汤药。为了提升母亲和兄长的生活质量,桑春林每天上班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业余时间就到工地打零工或者去开公交、做兼职挣钱补贴家用。家庭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孝老爱亲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上对天地、下对良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命途多舛,照顾重病母亲,家庭重担一肩挑
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他最喜欢用轮椅推着母亲到公园走走,看看桦南的好风光,来减轻母亲抑郁的心情。虽然他和妻子悉心照料,但生活的好运并没有偏袒他,母亲身体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和心里抑郁落下了多种疾病。
2018年12月份母亲已经不能行动,言语不清,卧床不起,经医生诊断是脑梗和小脑萎缩并发,只能每天靠点滴和喂流食维持生命。住院期间,他寸步不离的照顾母亲,尽量减轻母亲的病苦,让母亲感到儿子的孝心。每天早上他亲自给母亲洗漱、穿衣、喂饭,白天换药、按摩、倒大小便,晚上烫脚、换洗床单衣裤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桑春林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长时间紧绷神经,不分黑白的忙乎照顾母亲,有时困得蹲在病房墙角就睡着了,病房的室友和护士们都不忍心叫醒他。病房的病友说,“这孩子孝顺,没白天没黑夜的照顾他母亲”。直至2019年3月母亲病逝时身体和床铺都是干干净净的。母亲去世前躺在病床上已经说不出话来,眼睛满含泪水的看着他,又看看他的兄长,好像在说,以后就靠你照顾兄长了。他明白母亲的心意,忍着泪水一个劲儿的点头,让母亲放心。
信守承诺,19年如一日,照顾精神异常兄长
母亲病逝后,周边人也劝过桑春林,类似兄长这种情况,交给政府送到养老院就好了,本身家境也不好,全职照顾他的话家庭负担会更重。但是桑春林不这么认为,父母均已过世,本着对亲兄长的疼惜,他义无反顾接过重担,要像母亲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兄长。由于兄长精神不正常,无自控能力,桑春林和妻子不在家的时候,担心家中还有孩子,无奈之下就在老年公寓里给兄长租了个单独房间,每天他都会到公寓照顾兄长,带兄长外出散步,洗澡,讲讲兄弟小时候的故事。每次兄长病情发作,吓坏其他老人时,他总是赔礼道歉,求得别人谅解,时间久了,公寓老人都理解他的不易,在他工作时,也帮忙照顾兄长。
2019年9月份,兄长在下楼时一不留神,从台阶上滑下来,导致左侧锁骨骨折。接到通知,桑春林立即将兄长送到医院,在后来做康复的10多天里,桑春林每天喂兄长吃饭、洗漱、穿衣、整理房间,等兄长吃完饭,他吃兄长剩下的饭菜后,急忙上班。晚上下班,喂兄长吃药后,帮助按摩,舒展筋骨,又担心兄长夜里休息时碰到伤处,他就躺在兄长身边,背靠背休息。没有行李,他就和衣而睡,直到兄长手臂能够自由活动,他才回家睡。
由于多年超负荷的压力,现在桑春林腰间4、5、6节纤维环破裂,每蹲一次都如针刺,经常半身麻痹。但他仍然坚持亲自为兄长洗澡,每次洗完桑春林都会疼的满头大汗。桑春林说,“兄长本身精神有问题,他依赖我,再说让别人给兄长洗澡,我不放心。”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兄弟。邻居和同事都对桑春林竖起了大拇指,说他的精神难能可贵,而他总是笑着说,“共产党员不怕累,照顾兄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桑春林用自己19的时光,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和真情。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积极乐观、勇于担当的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