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加入3项由教授或副教授负责的橡胶自动化采集与加工科研项目,主持参与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组织参与3项校企合作项目;撰写设计国家专利十余项,独立撰写并投稿中文核心论文一篇;自行开发设计了一款全自动槟榔收获机,参与设计团队项目“智能室内场景控制系统”,作为海南省唯一项目入围团中央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首批展示项目,担任团队项目开椰取汁自动化流水线椰汁无损检测模块负责人。
事迹详情:
夯实基础,谋创新
大一下时,凭借对科研的兴趣浓厚,他积极参与到师兄的科技创新团队,半年的时间里,他自学专业知识,不懂的地方勤发问,经过三个月的持续学习和反复思考做出了他的第一个发明专利。同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项目让他收获良多,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回到学校后,他便下定决心,自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主动寻求校内外老师的帮助,钻研绘图软件及3D打印技术。偶然间他了解到频繁发生的榔农采摘槟榔不慎触电身亡的报导,他实地走访海南西线数座槟榔种植园,与榔农面对面交流槟榔采摘的困难,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反复分析参数等工作,历经数月辛苦攻坚,最终设计出一款能够自主攀爬槟榔树的机器人——“艾瑞克步行者”,该机器人创新性地采用盘旋上升的方式,通过爬到指定位置远程操控进行槟榔的采摘,节省人力的同时加快了槟榔产业机械化的脚步。2017年12月,他携此项目参加了“匠心·工业美”智能制造创新创意大赛,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海南大学在此项赛事科目中一等奖零的突破。为将项目真正投入生产,他联系了数家机械加工公司,最终与长沙精拓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了项目对接,并担任此项目的项目负责人。
立足所学,献本领
因为细心观察各种高科技产品对生活的改变,他在心里默默树立目标——立足所学,抓住痛点,改善民生。团队近年的研发方向主要是椰子的深加工,在主动联系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和海南椰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调研和走访了数家中大型椰子加工厂后,他们了解到海南许多加工厂仍采用不安全、不卫生且费时费力的手工方式进行椰子加工,这一直影响着椰子加工业的发展。因此,他和队员们开始了繁忙的前期准备,新的构思被提出又否定,为了更精简的机构一次次熬到深夜,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修改完善,他们终于确定了最终构想。因为经费短缺,为了试验机能进行更多更真实的前期实验工作,他们跑遍学校各清补凉水吧,向老板讨要喝完椰汁的椰壳进行试验。从构思到实物制作,再到中试阶段,他们遇到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自动开椰取汁的机器终于问世,这便是后来《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等媒体上报道的“开椰壹号”。“开椰壹号”诞生后各中大型厂商开始联系他们,希望将它投入生产使用,目前“开椰壹号”已经在工厂使用一年,为工厂减轻了许多困扰。“开椰壹号”还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创意组金奖和2017海南省创业大赛院校组冠军等奖项。
勇担责任,创青春
随着团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工厂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动化开椰取汁已经实现,但随着老一辈工人的退休,年轻一辈少有人用细致的工序检查椰子好坏。面临这个鲜有人涉足的问题,他决心填补椰汁无损检测这片领域的空白,做一个开拓创新的新青年!
作为无损检测研发模块的负责人,他深知自己所要肩负的责任担当;作为椰子无损检测领域的涉水者,他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件事做到最好。那段时间里,除去吃饭睡觉上课,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熬夜到一两点是生活常态。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后,他带着疑问不断地向相关领域的老师和专家请教,同时他还和团队成员一起向多位本地经验丰富的椰子批发商讨教人工鉴别椰子好坏的经验。在海量的文献里面来去是枯燥的,但这份始终怀抱的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信念、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勉励和老师们对方案的细致分析以及对问题的耐心解答,都成为巨大工作量下不断支撑着他的不竭动力。他将信念融入行动,以行动证明决心,苦难最终修成正果,他们的无损检测模块成果在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等单位主办“东方红”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获得现场评判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而之后,项目在由海南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海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得了“最佳投资创业项目奖”(全省仅四项)。
传承精神,再前进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带头作用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底。稳打稳扎的专业知识和敢于开拓创新的决心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下一步目标——在浙江大学的农业工程下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以期做出更多的成果和更大的贡献。在保研确定后,他没有止足不前,而是继续指导团队的学弟学妹进行科技创新。在对团队成员科研态度的严格要求和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下,他指导的老椰破壳取肉智能流水线的设计在第四届智能农机装备大赛上再次斩获全国二等奖。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参加校内的创新创业分享座谈会,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项目构思、专利申请和校企合作等经验与学弟学妹进行分享。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多名同学申请到了国家专利和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