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男,1984年11月生,山东省日照市黄金海岸装卸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主任。
从业20年来,成文从一名普通的叉车司机逐步成长为技术革新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完成了200余项技术革新,取得了5项国家专利,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2000万元。他还培养了22名技术骨干,用匠心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成文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等荣誉。
初心不改 乘上叉车扬帆起航
成文在农村长大,儿时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蹲在田间,摆弄螺丝刀和扳手,帮父亲修理农具。
2005年,21岁的成文带着对机械天然的亲近感,成为一名叉车司机,就此开启了他的逐梦之旅。白天,他跟着师傅学习操作技巧;夜晚,他挑灯研读机械理论知识。他的双手不断磨出血泡,血泡又渐渐变成了老茧,但他始终不肯松懈,坚持加练。入职仅仅一年,他就在集团技术比武中斩获叉车项目冠军。“方向盘一握,心里就踏实了。”这份执着让同事们惊叹不已:“9吨重的大家伙,在成文的操控下,居然灵活得像绣花针一样!”
革新破局 技术攻坚显担当
叉车司机是需要三班倒的高强度工作,但成文不仅保持着单车单人每班次装卸量、月作业量遥遥领先的成绩,还抽出精力钻研机械维修和改良技术。他发现,在挖掘机进行清舱作业时,船舱肋骨以及边角处的清理一直是卸船作业的难题,需要工人协助清理卡滞的矿渣,这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还影响了作业效率。成文带着米尺和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笔记,在现场一蹲就是三个月。他多方征询意见,不断调试装置角度、优化材质,经过四次迭代更新,终于研发出一款既能贴合船舱曲面,又能承受矿石冲击的清洁装置。这款装置不仅为每个船舱节省了人力,还让员工远离了危险环境,有效保障了工作安全。如今,该装置已被推广至周边港口广泛应用。
从一名普通叉车司机成长为技术革新带头人,只有高中学历的成文走出了一条充满匠心的道路:他主导研发的“挖掘机加装油浴滤清器装置”,不仅有效保障了发动机的良好性能,每年还能节约13万元成本;“装载机道轨钢式铲刃”经过改良后,每年可节约21万元,大幅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工的劳动强度;“叉车一体式推板”使作业效率提升了10%;“随车螺纹链条”装卸工艺和螺纹链条吊索具的研发,让螺纹钢单车转运量翻了一番,节约成本超过100万元……多年来,成文累计参与创新项目200余项,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极大地推动了港口装卸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匠心传承 凝聚团队共筑行业未来
工匠精神需要代际传承,如何培育孵化更多青年人才,成文为此煞费苦心。为了让业务基础参差不齐的年轻同志能快速掌握技能,成文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新手进阶“大礼包”:他编写了一本200余页、近10万字的机械司机专业知识手册,书中不仅详细讲解设备原理,还收录了百余个真实故障案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他开设业务培训班,至今已举办百余期,累计培训超过1000人次;他还组织开展“红旗车”评比和技能竞赛,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2016年,“成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的成员大部分来自一线,学历并不高,成文便因材施教,制定“阶梯式”培养计划,根据每个人的基础和特点,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正因为成文无私地“传帮带”,团队整体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完成2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5项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还获评“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的“嫡传弟子”中,有11名成为首席技师、6名成为技术能手,他们已成为港口技术革新的“智囊团”。
如今,各类荣誉纷至沓来,但成文始终保持着工人的质朴本色:早来晚走的工作作息、行军床上度过的攻坚之夜、堆成小山的泡面桶、义务培训的深夜课堂,都见证着他20年如一日的坚守。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向智慧物流领域进军,研发车辆障碍预警系统、搭建设备健康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