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亚雄,榆林市气象局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
在榆林市气象行政执法一线,有这样一位执法人员,他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通过创新监管模式、细化检查流程、强化隐患整治,为榆林市构建坚实的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和一致认可。他,就是贺亚雄,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理念的优秀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者。
一、建体系、定标准,夯实执法检查基础
贺亚雄深知,规范有序的执法检查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与清晰的工作标准。针对榆林市地域广阔、企业类型多样、防雷安全监管难度大的特点,他率先牵头推进执法检查体系建设:
一是组建专业执法队伍:结合市县两级气象部门职责,他推动建立“市县联动执法机制”,整合市县两级执法力量,明确各级执法人员在检查中的职责分工,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薄弱、覆盖不足的问题,形成了“全域覆盖、分级负责”的执法检查网络。
二是制定标准化检查清单:2016年起,他深入调研榆林市化工、能源、建筑等防雷重点行业特性,梳理各行业防雷安全关键风险点,编制《防雷安全监督检查表》,将检查内容细化为 “依法开展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防雷装置检测报告有效性”“建立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防雷安全责任制度”“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等20余项具体指标,让执法检查从“经验判断”转向“标准对照”,避免检查流于形式。
三是建立重点单位名录库:同步推进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名录库建设,根据企业规模、行业风险等级、历史雷电灾害情况,将辖区内涉及易燃易爆、人员密集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实行动态更新管理,确保执法检查精准聚焦高风险领域,提升监管效率。
二、搭平台、促智能,升级执法检查手段
面对传统执法检查中“纸质记录效率低、数据溯源难、基层问题跟踪不及时”的痛点,贺亚雄主动探索信息化转型路径,结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要求”以技术创新赋能防雷安全执法检查:
一是主导开发监管信息化平台:2017年,他主导研发《榆林市防雷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将执法检查和企业防雷安全服务全流程纳入平台管理。检查人员可通过平台调取企业基础信息、历史检查记录、检测报告、隐患整改等数据,现场通过移动端上传检查照片、填写问题清单,实现“检查-记录-归档”全程电子化,大幅缩短检查报告整理时间,同时避免人为记录误差。
二是创新二维码可溯源管理:在气象行政执法领域率先引入二维码技术,为每家重点企业生成专属“防雷安全二维码”,包含企业防雷装置信息、检测记录、检测结果、隐患整改情况等内容。检查人员扫码即可快速掌握企业过往监管信息,实现“事前了解企业状况、事中精准核查问题、事后跟踪整改成效”的全链条监管,让执法检查更具针对性与连贯性。
三是推动数据联动分析:通过平台整合执法检查数据与防雷检测机构数据,建立“数据比对分析机制”。他带领团队定期对平台中的检测数据、检查结果进行交叉核验,精准识别“检测报告数据异常”“同一问题反复出现”等情况,为后续执法检查锁定重点对象,变“被动检查”为“主动预警”。
三、强排查、严整治,提升执法检查实效
在执法检查实践中,贺亚雄坚持“全覆盖、无死角、严整改”原则,以高频次、高质量的检查行动消除防雷安全隐患:
一是常态化开展多频次检查:每年制定详细的执法检查计划,既组织覆盖重点单位的常规检查,又针对雷雨季节、重大节假日等关键时段开展不定期“双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确保监管“不缺位、不断档”。2016年以来,他个人累计参与执法检查1800多家次,足迹遍布榆林市各区县的工业园区、矿区、加油站、新能源、人员密集场所等众多场所。
二是精准指导企业建章立制:在检查过程中,他不仅注重 “找问题”,更注重“帮提升”。针对企业防雷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应急处置能力薄弱、隐患整改不彻底等共性问题,他结合行业标准与企业实际,现场指导1300多家企业建立完善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个性化应急预案、规范防雷装置日常维护流程、开展员工防雷安全培训等,帮助企业从“被动接受检查” 转向“主动防控风险”。
三是从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他坚持 “零容忍”态度。通过平台数据与现场核查结合,累计识别防雷安全隐患5200多条,其中针对300多条经核实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如未按规定进行定期防雷检测、防雷装置不合格仍投入使用、违规开展防雷检测等),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对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或进行企业帮扶,对拒不整改或停止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有效遏制了防雷安全领域“重生产、轻安全”的行为,规范了防雷检测市场秩序。例如:曾有某企业因对防雷检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拒绝接受防雷检测且态度强硬,贺亚雄没有简单采取处罚措施,而是多次上门,结合过往雷电灾害案例,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和雷电危害,最终促使企业认识到自身问题,自愿接受行政处罚,并主动完成检测和整改工作,实现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的执法目标。
四、聚合力、重协同,拓宽执法检查维度
贺亚雄意识到,防雷安全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仅凭气象部门单一执法检查难以覆盖全部风险点。为此,他积极协调应急管理、住建、能源、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紧密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努力实现信息互通、问题共治、成果共享。通过部门联动,不仅提高了执法检查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更形成了防雷安全监管合力,有效保障了区域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例如,在危化品生产建设项目中,与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共享雷电防护装置行政许可信息,避免项目“未批先建”“未验先用”;与应急管理、能源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排查化工企业、矿山等高危场所隐患。
五、不骄躁,细耕耘,初心如磐再前行
在气象执法岗位上,贺亚雄因防雷安全工作成效显著,多次荣获省市气象局等表彰奖励。但面对荣誉,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将每一份荣誉都视为对自己工作的激励和鞭策。
他始终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方法,在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岗位上深耕细作,用一次次细致的检查、一项项有力的举措,为榆林市企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雷屏障”,充分展现了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