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诚,2007年9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重症专委会常委、四川省老年重症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委会常委。先后获得四川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岐黄菁英人才、内江市“最美医生”等荣誉。
立足岗位,善于思考
在猖獗的新型冠状病毒横行肆虐之际,刘一诚在管理好科室常规业务工作下,一边带领科室人员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一边加入了医院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同事一起投入到内江市新冠确诊病人的中医治疗工作中。
刘一诚通过研究和阅读温病条辨、瘟疫论、伤寒论等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经典著作,认真学习国家、各省市发布的中医药干预和治疗的建议、处方,并于每天上午前往定点救治医院病房查看病历,通过“望、闻、问、切”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在专题研讨会上汇报病人情况,提出治疗方案,通过与专家组的讨论确定病人中医治疗方案及理法方药,并根据临床效果不断优化治疗方案,随后还会马不停蹄地将医院熬制的中药汤剂送至定点救治医院让患者服用。
学无止境,救死扶伤
此次疫情期间,很多时候刘一诚刚刚下班回家准备吃晚饭,手机铃声便响起,“医院出现疑似病例,需要专家组会诊”,这时的他端起饭碗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事态紧急,他立即赶往医院,通过询问病史、查体、等待检查结果,一直忙到凌晨两点才完成病人的会诊及转运工作,回到家短暂休息过后,早上又准时出现在医院,亲自把中药汤剂送往定点救治确诊病人医院。
刘一诚几乎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常常刚端着饭碗,或者刚刚躺下,一个电话立刻赶到医院,但他从未有过怨言,他说:“我是一名医生,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
为了更好的与病人沟通,时时关注病人的情况,刘一诚主动加上了所有病人的微信,成为了他们的医生朋友。每天,他不管多忙,都会耐心地回答着病人的疑问。他说:“目前多数病人仍对自己之后的病情发展、是否传染家人等存有较多顾虑和担忧,心理还是很紧张。作为一名医生,也需要每日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减轻思想负担、树立信心,这利于他们的健康恢复。”他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深深地烙在病人心里;这,就是医者之心,仁者之心。
战疫抗疫,主动作为
除了负责内江地区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治疗工作以外,刘一诚还积极参与了医院组织的关于新冠病毒中医药早期干预预防的多次专题研讨会议,参考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疫情防控中医药干预预防方案,根据内江地区实际情况及地域特点,针对内江地区普通人群、高危人群以及无症状的医学隔离观察人员提出了中药预防和中医非药物预防方案,受到市委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并在内江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指挥办公室发布的相关文件中予以采纳。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只有不断的学习,攀登医学高峰,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刘一诚如是说,也这样做。他不断地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习了解国内外新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大力开展本科室科研的同时,还对医院申报的各项科研项目标书进行指导与点评,并积极倡导多学科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一定程度上辅助提升了全院临床科室的科研能力。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现负责主持的一项省部级课题及三项厅局级课题均已立项,并得到同行认同,未来各个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此次疫情期间,该同志联合院内专家短时间内便成功研制了防治新冠肺炎的改良中药配方—“扶正克感颗粒”院内制剂。
刘一诚认真总结临床经验,科学归纳临床医学理论,作为第二主编撰写出版了相关专业著作两本,并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一篇于2016年被SCI收录;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外各项专业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交流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和新理念、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