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万松涛

万松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传承人」

  万松涛,男,1969年12月生,四川省自贡市某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自贡市高级工艺美术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的传承人,自1996年投身彩灯行业以来,万松涛深耕传统技艺,融合现代科技,积极推动非遗国际化,让自贡灯会不仅在国内斩获好评,更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他主导的灯组作品在法国里昂灯光节、米兰世博会等多项国际灯展展出,将中国彩灯文化传播至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彩灯使者”、新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先锋”。

  初心如磐:从彩灯迷到非遗传承人的淬炼之路

  夜幕降临,走进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会场,一组长达55米的非遗剪纸灯组“喜气盈门”迎接八方游客。灯组最高处达31.6米,中间的走马灯装置重达30吨,能够360度旋转。当看到游客纷纷驻足惊叹“这个巨大工程”,万松涛不禁感叹“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1969年,万松涛出生在自贡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中学美术老师,每年临近春节,父亲都会被教委抽调去做灯。看着父亲用灵巧的双手,将普通的材料变成绚丽多彩的彩灯,年幼的万松涛满是好奇与惊叹,协助父亲一起制作。从读书时期到毕业入职,虽然不是全职,但万松涛从未停止过制作彩灯。

  1996年,万松涛入职的企业倒闭后他投身彩灯行业。1998年,他正式拜师自贡彩灯第三代传承人王美东,开启了艰苦的学艺生涯。初学阶段,万松涛每天要进行长达10小时的捆扎训练。为掌握“梅花形捆扎”这一核心技法,他常常练习到深夜,手指被棉线勒出一道道血痕也不肯休息。

  师父王美东回忆:“他总说‘差一点都不行’,一个简单的碗扣盘动作能反复练习上百遍。”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万松涛在短短两年内就掌握了十余种传统捆扎技法。

  很快万松涛发现传统彩灯的制作技艺在材料上受到约束,他在过去的传统彩灯丝扎加绸布裱糊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结合现代艺术装置以及新材料的运用,使传统彩灯的表现形式更多样,从而也增加了使用周期,让传统彩灯焕发了新的生机。

  守正创新:让千年彩灯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成为非遗传承人后,万松涛意识到非遗传承须与时俱进。

  在材料创新方面,万松涛突破传统瓷器限制。2016年制作的《孔雀开屏》首次采用彩色玻璃盘替代部分瓷器,通过精确控制玻璃厚度和透光度,使作品在灯光下呈现出梦幻的光影效果。这一创新不仅减轻了作品重量,更拓展了色彩表现力。在万松涛看来,材质使用上“没有天花板”,药瓶组成的麒麟灯、碗盘勺捆扎的瓷器灯、吹塑纸剪出的孔雀灯,这些来自日常生活、又完全出人意料的灯,一经亮相就引起轰动。

  在工艺创新方面,万松涛研发的“动态捆扎”技术获得国家专利。2019年里昂灯光节展出的《熊猫戏竹》,通过精巧的机械传动设计,使熊猫眼睛能随观众移动而自然转动。在制作高6米的《宫灯王》时,他发现传统骨架结构难以支撑大型瓷器灯组。经过反复试验,他创新性地将钢筋骨架与传统竹编工艺结合,既保持了作品的传统韵味,又大幅提升了结构稳定性。

  在科技融合方面,万松涛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声光互动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DMX512协议,通过传感器实时捕捉环境声音,将其转化为灯光变化信号。在2021年自贡灯会上,传统的瓷器灯首次实现了与游客的实时互动,开创了灯会参与新模式。

  2023年故宫“画珐琅葫芦型宫灯”修复项目展现了万松涛对传统工艺的深刻理解。万松涛带领团队查阅大量清代档案,复原了失传的珐琅彩绘技法。通过3D扫描和传统手工相结合,完美重现了宫灯的精妙结构。这件作品在电视节目中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对传统工艺保护的广泛关注。

  薪火相传:构建非遗活态传承的生态体系

  如何让年轻人爱上彩灯?万松涛给出了“双轨并进”的答案。一方面,通过“彩灯+研学”“彩灯+文创”等模式,吸引年轻人观灯、制灯,感受非遗魅力;另一方面,通过“师带徒”模式,让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向年轻人手把手传授技艺,确保传统工艺的原汁原味。近年来,万松涛培养了彩灯艺人80余名,其中12人获评中高级工艺美术师,

  为解决行业人才断层问题,他主持编撰的《传统灯饰制作培训教材》于2022年正式出版。这部35万字的专著系统梳理了彩灯制作七大工艺,配有200余幅操作图解,成为行业内首部系统性教学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价:“这部教材填补了行业空白。”

  万松涛自2015年起担任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生导师,开设“传统工艺创新”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与工作坊结合的方式,每年培养专业人才4-6名。他还创新“传承人+农户”模式。通过集中培训、分散生产的方式,带动当地2000多名群众参与彩灯制作,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这些年,万松涛带领团队走遍全球20余个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站在“喜气盈门”灯组下,万松涛意味深长地说:“每一件作品都要对得起祖先留下的手艺,更要对得起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看到传统工艺的永恒魅力。”

万松涛相关资讯: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 【万松涛】同名的人物

    万姓名人

    文化艺术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