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森,男,汉族 ,1942年5月出生,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退休,现为中共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西城街道阳光社区总支部委员会委员。
一、退休不退岗,青少年身边的“书法老师”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载体,它对于培养人的身心、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庄西城街道阳光社区有这样一位“老师”——吴志森,他以书法传承为使命,以育人教字为己任,让一批批的少年与书法结缘。吴志森退休后加入阳光社区团支部,成为支委中的一员,在一次支委会议中,他得知社区有给青少年教授书法的需求,而他恰好有这方面的特长,便主动提出愿意为孩子们贡献一份爱心,在社区“两委”的支持下,青少年公益书法课堂开课了。吴志森每周都抽出时间义务给社区的孩子们免费指导,教授书法,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无怨无悔。他从不迟到早退,以书法传承为使命,以育人教字为己任,让一批批的少年与书法结缘,充分彰显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持续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精神力量。
作为党员,吴志森认为就应该多为别人着想,自己虽然老了,但还能为社区、为楼栋、为周围的人做点事,虽然做不了大事,但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每年春节前,社区组织为辖区老人送春联活动,吴志森都会带领青少年踊跃参加,记得有一年春节,吴志森5天完成了60余副春联。他认为,手写春联,就是将自己对来年的期望寄予在一张张红纸上,在春节前,街坊的家门上都贴上这样一副手写的春联,告诉自己和亲人朋友,新的一年到了,那种浓浓的年味和人情味,让人备感温暖。
二、教书更教人,以身作则助力公益一线
除义务教学之外,吴志森还热心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
吴志森说,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党员,总想为组织、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发挥党员的余热,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影响并带动着周围的居民。得知社区开展“党员承诺践诺”的认领活动,吴志森第一时间参加,“我感到很高兴,这使我们这些老党员为社区、为居民办好事有了具体的目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作为共产党员的他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对居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当起了疫情一线的宣传员、联络员,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拼搏作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社区工作人员常常同其沟通:“吴叔,您多休息,注意身体,不行就回家休息。”而老党员吴志森常常自豪地说:“没事,我身体好着呢,我还能行。”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动中,吴志森坚持入户宣传,号召所有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进来。为了让小区“楼道革命”再上新台阶,他和居民们一道,清理楼道杂物、铲除小广告、设置公益宣传标语等,倡导居民群众持续发扬优良传统和先进精神,让文明随处可见。
平时走在楼栋里、走在街上看见野广告、白色垃圾等,吴志森也会随手清理掉,冬天下雪,他大清早就起床,带着雪推子、扫帚,推一遍再扫一遍,他说扫雪是件有益大家的事,自己走路不会滑倒,也方便了大家……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吴志森常常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区出一份力,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做好社区的好帮手。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体现出了吴志森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建言献策,助理社区治理创新
“共产党员永不退休,我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阳光社区退休老党员、支委成员吴志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社区曾多次邀请吴志森为年轻党员干部、发展党员讲党课,忆入党心路,谈生活经历,话奉献乐趣,与大家分享他的初心故事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一九七七年,克什克腾旗遭遇了几十年罕见的低温、大雪天气,在零下40多度、一米多深的大雪中,我和其他同志们一起坚持救助受困的牧民和财产,顶风冒雪,衣服潮湿了、身上有冻疮了,脸冻红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没有退缩,因为我们知道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在哪里,正所谓“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每每讲到此处,吴志森依然记忆犹新,常常怀念。每一次的讲述,党员干部、发展党员们都会经历一次进步思想的洗礼。而就如何开展好基层党建工作、解决居民群众的问题需求,党员干部如何联系群众等问题,退休党员吴志森也会常常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我们要让更多退休党员们参与到社区网格建设中来,继续发挥余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打通基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连接居民群众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类似于这样的意见建议他已经提出了10余条。
这位八十几岁的耄耋老人,依旧怀着满腔热情地坚守在奉献的道路上上,他身上那种“默默无闻、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激励和鞭策。“我今年已经81周岁了,我的身体依然硬朗,思维依然清晰,能为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心里感觉很充实,生活也更有意义!只要组织需要,我就要发挥余热,回报社会,我会一直奉献自己,直到完全老去。”吴志森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