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曾经是一名光荣的军嫂,丈夫服役期间,她勤俭持家、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从事的国防事业;她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工作者,工作中,她爱岗敬业、拼搏奋进,用心用情服务着每一名军休干部,深受好评。作为一名柔弱的女性,她为何与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又是怎样的思想情感让她无怨无悔地从事着退役军人工作?
今天,让我们走进赤峰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党委副书记朱莉的“军旅”人生,用心品读她的军人情怀……
朱莉是土生土长的赤峰市红山区人,父母均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十五、六岁那年,一支拉练的部队从家门前经过,看着呼啸而过的卡车和英姿飒爽的士兵,朱莉内心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长大以后我也要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由于她是女孩,朱莉从军的想法受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多年后,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时任驻赤某部队的军官王强,并结为夫妻。朱莉说:“虽然没如愿成为军人,做一名军嫂也同样光荣!”
然而令朱莉没想到的是,做一名合格的军嫂何其难!结婚第十天,丈夫率队组织官兵海训,一走就是三个月。临行前,丈夫愧疚地说:“刚结婚就要分别,家里的事辛苦你了!”而朱莉则大大方方地说道:“去吧,部队需要你,你带着官兵好好训练,家里有我呢!”然而,列车启动的那一刻,朱莉却转过身掩面痛哭起来,空旷的站台上,朱莉的身影孤单而又无助。此时,公公也因为生病来赤峰治疗,为了让公公放心治疗,朱莉整理好情绪,回到家中,一边照顾生病的公公,一边全心全意的工作。为了不影响丈夫训练,朱莉生活中再忙再累也不会主动给丈夫打一个电话,即使丈夫主动打过来嘘寒问暖,她也总是报喜不报忧。公公也几经询问朱莉压力大不大,她总是腼腆的说,都是自己分内的事。此后丈夫每年都会参加集训、比武等活动,一年都会有大半年的时间不在本市,根本无暇照顾家庭,朱莉更是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2012年,丈夫调转锦州任职。由于工作原因,朱莉无法与丈夫一同前往,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彼时,儿子已经9岁。每天下班后,朱莉还要辅导儿子的作业,经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待儿子入睡后,她还要打扫卫生,缝缝补补。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5年。朱莉说,这些年又当爹又当妈,虽然日子很难,但从未后悔过,丈夫在外这么多年都没喊一声苦,我受这点苦算什么。2017年,丈夫转业了,被安置到政府部门任职。朱莉本以为一家三口团聚了,有丈夫帮助日子会好过一些。可是天生要强的丈夫像将自己“卖”给了单位一样,整天整夜的加班,甚至比在部队时还忙。用丈夫的话说,刚刚从事地方工作,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容不得有丝毫马虎。不管丈夫在什么岗位,朱莉始终站在丈夫身后无私的奉献着。
在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的同时,朱莉在工作上也从未落后过。军休工作面对的是在军队离退休的老干部,这部分人多数是从当年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老功臣,年龄大、个性强、职务高,工作中,不能出现半分差错。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自己经常默默挑起担子,而且干得有声有色。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没畏惧和后退,渐渐地把自己打造成了“能文能武”“能高能低”“能前能后”“能方能圆”“能苦能乐”的全能手。
军休老干部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人生阅历丰富,为了能更好的开展服务保障工作,朱莉深知只用心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做好军休工作要具备更专业的文化知识。为此,她经常学习有关退役军人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学习中对于不懂的问题或者遇到难题时,便主动去向其他同志寻找帮忙。一次不懂再问,第三次,第四次……直到彻底弄清楚为止。不同的军休干部诉求不一,朱莉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开展服务工作,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对于不能一时解决的,或者没有政策依据的,她也会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努力做到真诚真挚、用心用情。针对于年纪较大、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有生活困难的军休干部,在组织文体比赛活动中她也是时刻关注军休干部的需求,按参赛人员的比赛状态调整比赛进程,为年纪较大的军休干部安排接送车辆、找比赛座位、安置个人物品、倒热水、打包纪念品等等细节的服务,都得到了军休干部的好评。
在疫情期间经常通过电话和微信的方式与军休干部联系,听到他们焦虑的声音都会耐心的向他们解读防疫政策,了解他们近期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并做好情绪的安抚工作。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用心细致工作,使得多年来的军休服务工作做到了零投诉。
当问起朱莉的感受时,她总是满面笑容地回答:“做一名军嫂是光荣的,从事退役军人的工作也是光荣的,我感到无比荣耀,我不仅要做好,还要把退役军人工作永远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