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战友们,当你们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我最遗憾的是不能在自己挚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我走之后,你们不要悲伤,坚强地面对人生、面对工作。别了,我挚爱的公安工作!别了,我亲爱的战友!”这是我的战友——滕州市公安局荆河派出所民警杨申的告别信。
2021年,4月13日6时,年仅29岁的杨申永远离开了这个她眷恋的世界,离开了她热爱的公安事业。花一样的女孩,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刚刚开始绽放,就陨落了。
从警八年,杨申先后在巡警、看守所、派出所等多个岗位淬炼。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她在平凡工作中守护平安的不凡精神。在杨申眼中,群众的“小”事儿,就是她的头等“大”事。在市政广场驻巡站,“这里有零钱,请您兑换”的标牌格外醒目,这是杨申在2013年创设的。驻巡站紧挨着公交车站,每天都有人乘车忘带零钱。看似普通的小事,细心的杨申记在了心里。她到银行换取了大把硬币,每次遇到换零钱的群众,她都会热心的说:“真巧,我这里正好有零钱,我给您换!”一时间,“警察姑娘能换零钱”在当地百姓中传为佳话。
无论在哪个岗位,“充电”学习是杨申工作之余的常态。干巡警时,她白天巡逻执勤,利用晚上琢磨出“脚板警务”的想法——用巡逻民警的脚板子,巡出城区一片安宁,这一做法被市局评为四大创新警务模式之一。到社区工作时,她大胆创新,建设了大同社区无人警局,开展智能机器人服务,建成了二维码“电子门牌”,实现了社区700余户居民信息的直观管理。社区的居民都说:“这姑娘,干活不惜力气,还总是替我们着想,我们都信任她”。
2014年12月,杨申轮岗交流到滕州市看守所。那里环境相对封闭,业务单一,她却以苦为乐、以队为家。当时,看守所正在创建“公安部一级看守所”,她每天整理资料,对照标准,和战友们一起协同整改、共同优化。大家有时劝她:“差不多就行啦,这么多你做不完的。”她总会一脸严肃地说:“那可不行,既然要做,就得做到最好。”
杨申视责任如生命。在荆河派出所工作时,所里日均接警60余起,是我们局最忙的派出所。有一次处置警情时,她夺过歹徒手里的尖刀将其制伏。直到把嫌疑人带回所里,她才感到左手火辣辣地疼,原来在夺刀时,她的左手虎口处被划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大年初一,正在安徽砀山老家休假的杨申匆匆告别父母,毅然踏上归程。辗转三省五县,投身到抗疫一线。回所后,来不及休整,第一时间成立了荆河派出所青年抗疫突击队。
随着疫情的发展,看守所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急需女警支援。杨申主动报名参战,她说:“我是党员,我单身,让我上!”她两次写下请战书:“我愿以青春之热血赴防疫之战场,定会听从指挥、敢于战斗,竭尽全力、不辱使命,无畏生死!”
4月2日,杨申和战友们一起走进看守所,开始了封闭执勤。十多天后,杨申的脸上突然冒出了几十个红色的脓包,满脸红肿疼痛难忍,口罩把脸都磨出了血痕。局领导得知后,安排她立即出所治疗,杨申拒绝了,她说:“看守所一个萝卜顶一个坑,我如果现在出去,顶替我的同志还得重新隔离,我能受得了痒,能忍得了痛。”这个90后的女孩比任何人都坚强,比任何人都倔犟,她用超强的毅力,支撑到下一批轮岗女警的到来。42天的封闭执勤任务结束时,杨申的体重从110斤降到86斤。领导和同事劝她休息,但杨申仍坚持回到社区,继续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杨申的胃部早就出现不适,但她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胃病犯时就吃药缓一缓。5月底,杨申发现自己连爬4楼的力气都没有了。再也无法坚持正常工作的她,在战友的劝说下进行了全面体检。检查中,正常胃镜管两次都无法插进她的胃部,医生只得改换成幼儿插管才勉强作了检查。
“胃癌,扩散……”,一向坚强的杨申默默流下了泪水。在与病魔抗争的10个多月里,杨申经历了12次化疗。尽管饱受病痛的折磨,但是她的勇敢、她的乐观、她的积极向上,激励着自己,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在去年的七一,躺在病床上的她,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来鼓励自己:“缓缓细养夺胜日,飒飒归来再冲锋!”
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杨申还想看看自己的警服,还向前来探望的老所长重复说着“警务室”三个字。在最后时刻,她躺在妈妈怀里,用仅有的一丝力气重复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嘴里轻轻地念叨着“杨申,加油!杨申,加油……”。
这就是杨申,让青春燃烧出了永不熄灭的火焰,让青春燃烧出了永不褪色的鲜红,让青春燃烧出了90后青年一代的炽热与担当。杨申走了,“杨申警务室”会一直都在,她留给我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