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芳同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尽责,作为壮族人,自驻村以来,通过走村串巷与群众深入交流,第一时间打破“土白话”沟通壁垒,赢得了群众的好感。通过联系卫生健康部门到甘村12次进村入户为群众开展义诊活动,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等“接地气”的实事、小事,取得了贫困户的点赞。争取资金项目硬化道路,因地制宜发展“酿酒+养猪+沼气池+沃柑”别具特色的生态的模式,率先把支部建在生态产业发展项目上,带领甘村整村脱贫摘帽,184户贫困户752人全脱贫,获得了组织的认可。黄美芳个人先后被评为广西“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事迹详情:
感受百姓冷暖的“接地气”书记
——黄美芳同志事迹材料
黄美芳,女,壮族,1987年9月出生,共产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藤县红十字会四级主任科员,藤县象棋镇甘村驻村第一书记。曾获“全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黄美芳同志2018年进驻藤县象棋镇甘村甘村担任第一书记,挑起帮扶甘村脱贫的重任。3年光阴,铺就甘村脱贫之路,写下扶贫干部的奋斗史。
一、打破沟通壁垒,从语言不通到与村民“心交心”
初到甘村,黄美芳就被语言不通的问题困扰着。黄美芳是壮族人,而甘村说的是土白话,一开始,只能由村干部当“翻译”,陪着她深入群众开展工作。驻村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黄美芳一边学习当地语言,一边努力取得村民信任,渐渐地,她可以独自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交谈,而村民遇到困难也愿意找她反映。
甘村贫困户黎祖源有三个孩子在家中出生,没有出生证明上不了户口,最大的孩子即将上初中,没有户口就无法进入教育学籍系统。黎祖源文化水平较低,性格内向,与人交流有一定障碍,迟迟没能帮孩子办下户口,成了一家人的心病。黄美芳了解黎祖源的情况后,多次奔走民政、户籍管理等部门,终于在两个月后为黎祖源三个孩子顺利办理了入户手续,孩子不再是“黑户”,也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2019年,黄美芳还通过社会扶贫网筹集资金为黎祖源家安装了新门窗,并帮助、鼓励他修缮房屋,改善生活条件。
为了帮助更多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黄美芳积极申请救助项目,为贫困户修建厨房和厕所。同时,关注村民医疗健康问题,先后12次组织医务人员进村开展送医送温暖活动,入户上门免费为特殊人群进行慢性病筛查并妥善安排后期治疗。“感谢第一书记和国家的好政策,如今,我们的生活更有保障了。”生活环境逐渐改善,医疗政策落实到位,村民对这位“第一书记”赞不绝口。
二、想尽办法让孩子上学,实解群众难事
“孩子,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在你年少的时候,读书是最容易走的那一条路。”这是黄美芳发表于社交平台的一句话。孩子们读书的问题是黄美芳驻村3年来最关心的事情,扶贫先扶“智”,“一定要想尽办法帮助贫困孩子上学”。
驻村以来,黄美芳经常走访贫困户,动员村干部、家长积极解决孩子受教育问题。2019年,临近春季开学了,村里还有许多贫困生为上学的事情发愁,其中林汉斌等贫困学生已经辍学在家。黄美芳立刻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小学校长、学生家长,商讨解决学生的辍学问题。经过多次上门劝导、宣传政策,贫困生们最终重返校园。
2020年9月,村民孙春海在出工的路上发生交通意外摔断了锁骨,养伤期间无法外出务工,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突然断了。孙春海家中8个孩子上学,3个女儿正在读大学,因为孙春海受伤,几个孩子学费和生活费都没有了着落。黄美芳四处奔走,号召爱心单位为孙春海家捐款,最终解决了他家的困难。
其实,黄美芳早就与孙春海一家结下了缘分。2019年8月,黄美芳帮助孙春海的4女儿孙武婵获得了到西安交大中马阳光学校(钦州)的教育扶贫项目支持,孙武婵高中三年的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全免,同时每月有300元的生活补贴,让品学兼优的孙武婵能够安心考取大学,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孙春海一家的负担。后来,黄美芳大力宣传西安交大中马阳光学校的扶贫项目,让周边村庄的贫困生也享受到项目帮扶。
与此同时,黄美芳积极将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课程带进校园,与村小学联系,到学校与师生交流互动,给学生开展“防溺水”等急救知识教育。
三、发力乡村振兴,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甘村的泥土路很多,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出行和制约着生产发展,影响群众脱贫的步伐。黄美芳和村“两委”干部向上级争取了扶贫资金数百万元,三年来,硬化了23条水泥路和修建了3座“第一公里·桥”,受益群众达1200多户4700多人。
经过驻村考察,黄美芳对甘村有了全面了解。她认识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利用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盘活甘村资源,是助力甘村脱贫、振兴甘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甘村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村里早期对外出租了2个林场,但因为租金偏低且租期过长,一直未获得合理收益。黄美芳找到早年与2个林场签订的旧合同反复研究、向律师咨询,通过与群众代表座谈,与承包商沟通联系,在2018年重新签订了2个林场的合同,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万元。
黄美芳与藤县裕民种养合作社合作,因地制宜发展“酿酒+养猪+沼气池+沃柑”的甘村产业模式,与合作社联系聘请十几户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通过就业、产业和技术指导带动5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投入3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藤县裕民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4万元分红。此外,为打响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甘村,黄美芳多次到各大展销会展销宣传“象棋米酒“,大力推动销量提升,让村民增收。
在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黄美芳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先开路”,帮助藤县裕民种养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率先把支部建在生态产业发展项目上,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社会实践、先锋示范“一条龙”,在以党建促脱贫工作上持续发力。
2020年,甘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实现全村脱贫摘帽。村庄一天天变美,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甘甜”,这3年脱贫攻坚路,黄美芳走得很踏实,“如果我的努力能够换来甘村群众生活多一点甘甜,那么这3年付出的心血就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