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红,女,汉族,1970年9月出生,她从1991年上班到2022年3月在城建战线工作,任民建鸡西市委主委。工作中,她是同志们心目中的佼佼者,多次获得省市的表彰奖励。生活中,所有熟悉她的人都对她交口称赞,她是邻里称颂的名副其实的“好儿媳”,曾被鸡西市总工会授予市十佳敬老标兵。她的家庭非常和睦,曾有公婆、姨婆三位老人和她同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她一直做到了百善孝为先。在与老人生活的20多年里,老人想吃啥,都会马上给买回来,婆婆喜欢喝营养快线和吃蛋黄派,这些东西家里从来都没断过。每逢公婆、姨婆(婆婆的姐姐)生日和年节,她都会亲自下厨准备一桌丰盛的佳肴,让亲属们与老人同乐。二十七年如一日,承担着照顾老人的重担,既把三位老人当作长辈去敬重,又像对待孩子一样去关爱,她用无私付出谱写了动人的亲情乐章,绘就了敬老孝亲的感人画卷。
大爱暖心,不辞辛苦照顾病中公公
1993年,李秋红与爱人结婚,婚后第二年,公公脑出血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义无反顾的与公婆搬到一块儿,不离不弃的照顾公公十三年一直到去世。当时公公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需要别人来处理,她从第一次面对尴尬难为情,到后来处之泰然,其间的艰难历程始终埋藏在心间。她坚持每天为公婆准备可口的饭菜,洗衣、料理家务,同时,白天还要投入到工作中。周六、周天休息日与爱人推着轮椅带公公出去散散心。李秋红的丈夫曾经也是一名城建建设者,工作很忙,经常值夜班,当时儿子很小,晚上李秋红就背着孩子为公婆做饭,儿子耳濡目染,很小就知道给爷爷倒尿罐。公公人生最后的半年时间里经常住院,她不论白天多忙,晚上都亲自陪护送饭,陪老人平和安心地度过了最后时光。
温情贴心,别无二致用心照顾姨婆
李秋红姨婆终身未婚,70多岁时也来到她家,与其共同居住,生活了15年直至辞世。当时面对三位老人,家里真的时时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吃喝拉撒睡之外,三位老人还经常互相之间闹起“小矛盾”,这时她还要逐个去做工作,让他们彼此消气、和好,有时深更半夜也要去处理这临时的“工作任务”。2016年姨婆病重,正赶上她在市采沉区工作指挥部承担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晚上经常回家很晚,但不论多晚,她都要把老人第二天的饭菜准备好,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姨婆住院期间,每天晚上她都去陪护,有一次落枕了,脖子抬起来都费劲,但她依旧坚持白天上班,晚上陪护。在姨婆辞世前一天晚上,她和爱人一夜未眠地陪伴,让一个无儿无女的老人没有感到孤单和寂寞。
用心交心,日常凡事顺着挚爱婆婆
婆婆经营着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粮油店,以此为乐,并热衷于拾废品,面对这种现状,她知道婆婆面对生病的公公,脾气不好,只有去她的小店空间才能寻求到一丝快乐,尽管几次劝婆婆放弃她不肯,也只有顺从了,时不时还要帮她推着独轮小车去卖废品让她舒心。婆婆也逢人就夸李秋红,“这是我的老姑娘”。婆婆人生最后几年患了小脑萎缩,由于记忆力减退严重,晚上婆婆总去门外摸摸她拾回来的废品还在不在,每晚就要十多次,只要婆婆出去,李秋红马上就得起来在门镜中观察其动向,以免下楼走丢。生活总有遗憾,婆婆在2020年疫情初期突然离世,而此时恰逢李秋红在外地,由于疫情无法返回,陪伴了婆婆27年,最后没有送上最后一程,这是永远留在她心中的痛。
面对周围同事和朋友的好评,李秋红总是说,“生活是平淡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我只是默默的陪伴和守护。有人说我很伟大,实际上我并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情,只是面对困境时,我没选择逃避,而是默默的陪伴和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