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陈晓明

陈晓明

「」

  "80后、"大学生"、"扎根西部"、"终身留教"——当原本平凡的青春与这几个字眼结合到一起,"陈晓明"这个普通的名字带给人们的是深深的震撼、感动与凝思。

  陈小明,江苏东台人,家住新街镇双洋村2组的他是一家造船厂的继承人,200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按理说,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学历,他的人生应当光鲜亮丽,平和富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长于黄海之滨,学于繁华都市的大学生却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放弃原有的生活、远离朋友、远离亲戚、远离父母、远离故土,去西部最艰苦的边远山区支教!并非作秀,并非体验生活,更不是为了捞取什么资本。支教期满后,他申请终身留教,并只身来到贵州省最偏远、最贫苦的榕江县计划乡污讲小学。

  在不理解声中消然赴苗乡支教

  榕江县计划乡是贵州省的一百个极贫乡之一,因为偏远、落后,加上这里的学生基础差,工作难开展,就是本县的教师也不想去,去了也想办法调出来。2005年,时年24岁的陈晓明选择来这里支教。

  "我原来在南京读书的时候,就想做一名合格的药剂师,有一天有个同学到我们寝室宣传西部志愿者,我知道西部很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立刻报了名。当时我已经找好了工作,第二天去跟单位说我不能签合同。总经理问为什么,我说我要去西部。他惊讶了半天,问我是不是吃错了药。我的同学也纷纷劝我回头是岸,我的班主任反复开导着我……"

  事实上,不止是同学朋友,当得知他要去西部支教,陈小明的父母也特别反对,在一片反对声中,陈晓明独自踏上了前往贵州的列车;在一片反对声中,他申请延长了志愿服务时间;在一片反对声中,他作出了终身留教的决定;在一片反对声中,他与当地从未上过学的苗家女子结婚。这让他的父母、亲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接受。

  来到贵州之后,陈晓明被分配到榕江县计划乡中心校初中部任英语老师。但他在那里仅仅呆了一年的时间,就主动提出到计划乡最偏远的污讲小学任教。用陈晓明的话说,我不是来体验生活的,我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最需要改变的地方。

  清贫与艰苦并不可怕

  学校所在的污讲苗寨,至今仍然有30多公里没有通上公路。第一次到这个学校,陈晓明跋山涉水走了8个多小时,当时累得够呛。学校在寨子的中心位置,是一座两层的小木楼, 学校一共有8个班,380名学生,但教师很少,包括校长在内只有9位老师,而陈晓明是唯一一位从山外面来的老师。

  山上生活的清贫和艰苦是想象不到的,不身处其中无法领会。平时可吃的东西很少,肉是很难得的佳肴,只有赶集的时候才能买一次回来。一般的生活用品必须到16公里之外的山下去购买,来回步行得两天时间。面对这些,陈晓明也动摇过,然而他并未被吓退,更未被吓跑,他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有许多事等着他做。当时他每个月领取300元钱的工资,扣除吃饭和日常生活必须的开支外,所剩无几。尽管这样,陈晓明还是经常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一点,资助那些因为贫困而辍学的孩子。看到因为自己的帮助,那些孩子又重新回到心爱的课堂,他感到无比的快乐。他说:"在这茫茫大山中,我拥有的只是一间适合阅读的小屋,一张床,一张书桌以及日需的必用品,别的什么也没有,但是内心的富足使我的快乐足以匹敌于一个亿万富翁。"

陈晓明相关资讯:

【陈晓明】同名的人物

陈姓名人

身边好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