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男,回族,1968年3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助理、派驻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李宗仁坚守乡村一线9年,为当地协调筑堤修路,解决多个“老旧”难题,带领群众发展特色枸杞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李宗仁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李书记就像我们村里长大的一样”
2021年6月,李宗仁来到同心县城55公里外的吊堡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是他第3次参与驻村工作。听说新来的书记是个检察官,吊堡子村的村民不太看好。有人直说:“驻村工作队嘛,都是‘走的客’,不能指望。”面对村民的质疑,李宗仁并不气馁。凭借先前在罗台村、黄石村的驻村经历,他深知打开工作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扑下身子用行动证明自己——村民不愿交心,他便以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并利用摄影特长,走家串户给村民拍全家福;雨天田里受灾,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鞋一脱就下地,和村民一起抢救庄稼;枸杞采摘时节,村民中午没时间回家,他就自掏腰包,请大家吃午饭……慢慢地,吊堡子村的村民发现,“新来的书记不大一样,是个体恤民情的人。”村民马如森说:“李书记很少在办公室坐着,天天跟老百姓在一块,就像我们村里长大的一样,实实在在为我们着想。”
“多亏了共产党的好干部,我们的生活大变样”
吊堡子村虽位于干旱山区,却逢雨必涝。每到下雨天,村民家里、牛棚羊圈中水涝成灾,枸杞、玉米地里全是淤泥,全村470户村民中,有145户常年受灾,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然而,由于工程量大、涉及面广等原因,问题一直未能根本解决。2022年7月,吊堡子村突降暴雨、引发山洪。当时,大雨未停、积水漫膝,受灾群众已撤离到安全地带,李宗仁不顾安危,扶着周边院墙、顺着水流方向,慢慢靠近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拍下现场情况,回去后第一时间将视频资料向有关部门反映。很快,县领导带队到村调研,多部门现场沟通,确定了吊堡子村1495万元的防洪工程。项目启动后,村民们喜上眉梢,李宗仁更是三天两头往工地跑,紧盯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一年后,防洪堤建成,困扰村里几代人的烦心事终于解决。
吊堡子村原有4公里的主干硬化路因年久失修已被严重损毁,李宗仁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多次向镇党委反映情况,多方合力争取县交通运输局的项目支持,将损毁道路铺设成了柏油路。看着路一天天铺好,村民李文国难言激动:“以前路窄不说,还有很多30多公分深的坑,不光会不了车,碰上雨雪天,车胎陷坑里就出不来。现在路又宽又平,去哪都方便。多亏了共产党的好干部,李书记来了,村里整体面貌都改善了!”
“群众需要我,我得留下”
其实李宗仁身体并不好。他的胸腔里装着2个血管支架、1个心脏起搏器,衣兜里常年带着速效救心丸。驻村伊始,妻子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抱怨过几回。一次,李宗仁在入户途中,不慎从摩托车上摔下,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在县医院住院期间,村民们自发前来看望他,看到村民马敦双的身影,病床上的李宗仁对着前来探病的上级领导脱口而出:“这是我们村的马敦双,他的大病医保问题您多费心。”闻言,正俯身给李宗仁掖被角的马敦双落了泪。这一幕让妻子动容,此后少了几分埋怨,多了几分理解。
2023年6月,李宗仁驻村期满,准备返回原单位工作。然而,面对村民们一次次的挽留,他再次动摇了,“村里的苦水枸杞还没发展起来,老百姓需要我,我得留下……”李宗仁心里始终惦记着吊堡子村的产业发展。吊堡子村种植特色苦水枸杞已近30年,村民们经验丰富,但由于缺水、品种老化、销路少等原因,曾经的万亩枸杞如今只剩800多亩。为让老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李宗仁想方设法发展特色枸杞产业——为村民申请贴息贷款,积累种植本金;改良枸杞品种,将老化树木更新换代;发动亲朋好友推广特色枸杞,寻找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在他的推动下,村民积极性逐渐提高,目前已新增种植枸杞100余亩。
曾有人问李宗仁:“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跑到这么远的山村里,你不后悔吗?”“人的一生有无数选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选择驻村,是我最执着最坚定的一次,我不后悔。”李宗仁答得坚定。
|